第1页共3页关于乡村现状调研报告古塘村位于拔山镇东北方向,与双古村、八一村、八德村和花桥镇、马灌镇接壤,拔花路,拔马路横穿全境。全村耕地1176亩,其中水田1244亩。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有643户,共2263人,其中劳动力1389人,共产党员和预备党员78人,外出党员40人。全村有村级公路11公里,其中泥结碎石路3.5公里。全村户户通电,有95%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有90%的农户用上了固定或,电视机覆盖率达98%,有一小局部村民安装了天然气。古塘村现有两大特色产业,传统的水稻制种和柑橘建园。水稻制种在古塘村已有30多年的开展历史,是个成熟产业,每年全村的制种面积可达500亩以上。柑橘建园始于202223年,到202223年一共定植柑橘6万余株,1500多亩。因2023年下半年突发状况,毁掉局部树苗,现还剩下5万余株,1200多亩。依托于柑橘产业开展了林下大豆套种模式,每年大豆种植面积可达600亩以上。一、古塘村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根底设施建设相对滞后;1.古塘村现有村级公路11公里,但道路都比较窄,且除了八德场到火炉山的3.5公里路是泥结碎石路平时可以供村民出行外。从马鞍山到火炉山的5.5公里以及7社的2公里路只有路引,车辆根本上不能通行,形同虚设。2.在柑橘建园过程中,由于局部群众的不理解,导致1社一个水池也没有。3.在柑橘园区内没有修建人行行道,由此导致柑橘的管护工作很难进行。(二)古塘村的产业开展规划不科学,不利于长远开展;村里面虽有柑橘1200多亩,但成片的极少,尤其是局部树苗被挖后,树苗显得林林落落。柑橘的管护参差不齐,导致柑橘树的长势也有好有差。水稻制种虽然是个传统行业,但随着本钱的增加,劳动力的紧缺,现在村里面愿意制种的人越来越少,制种面积也在不断减少。第2页共3页(三)村级组织建设“青黄不接〞;我村老干部和年轻干部平分秋色,老干部经验丰富,但比较“循〞旧,年轻干部又没什么经验,且因为观念的不同,看问题比较不一致,合作起来就会有障碍。还有,培养起来的年轻干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文化水平不高,政治敏感性不强。二、关于古塘村开展的几点建议(一)古塘村的柑橘开展不平衡,有些社村民积极性比较高因此每个社面积也有多有少。比较而言,6.7社面积较大,开展较好,我建议,对于开展较好的社,可以发动那些不愿意参加的农户把除了水田以外的地都拿来定植柑橘,如果实在不愿意,可以由村里面出面在相邻社调土地,这样既能形成亮点亮片,也很利于管护。形成〞一片一片〞推进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