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届高考二轮复习教案导数doc高中数学2.docx
下载文档

ID:576806

大小:249.25KB

页数:1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届 高考 二轮 复习 教案 导数 doc 高中数学
2023届高考二轮复习教案——导数(4课时) 一、高考大纲要求 ⑴了解导数概念的某些实际背景(如瞬时速度、加速度、光滑曲线切线的斜率等),掌握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的定义和导数的几何意义,理解导函数的概念。w.w.w.k.s.5.u.c.o.m ⑵熟记根本导数公式(c,x (m为有理数),sin x, cos x, e, a,lnx, logx的导数)。掌握两个函数四那么运算的求导法那么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那么,会求某些简单函数的导数。 ⑶了解可导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的关系,了解可导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导数要极值点两侧异号),会求一些实际问题(一般指单峰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二、复习目标 1.了解导数的概念,能利用导数定义求导数.掌握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的定义和导数的几何意义,理解导函数的概念.了解曲线的切线的概念.在了解瞬时速度的根底上抽象出变化率的概念. 2熟记根本导数公式(c,x (m为有理数),sin x, cos x, e, a, lnx, logx的导数)。掌握两个函数四那么运算的求导法那么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那么,会求某些简单函数的导数,利能够用导数求单调区间,求一个函数的最大(小)值的问题,掌握导数的根本应用. 3.了解函数的和、差、积的求导法那么的推导,掌握两个函数的商的求导法那么。能正确运用函数的和、差、积的求导法那么及已有的导数公式求某些简单函数的导数。 4.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会将一个函数的复合过程进行分解或将几个函数进行复合。掌握复合函数的求导法那么,并会用法那么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三、根底知识梳理: 导数是微积分的初步知识,是研究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在高中阶段对于导数的学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导数的常规问题: (1)刻画函数(比初等方法精确细微); (2)同几何中切线联系(导数方法可用于研究平面曲线的切线); (3)应用问题(初等方法往往技巧性要求较高,而导数方法显得简便)等关于次多项式的导数问题属于较难类型。 2.关于函数特征,最值问题较多,所以有必要专项讨论,导数法求最值要比初等方法快捷简便。 3.导数与解析几何或函数图象的混合问题是一种重要类型,也是高考中考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向,应引起注意。 4.瞬时速度   在高一物理学习直线运动的速度时,涉及过瞬时速度的一些知识,物理教科书中首先指出: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然后从实际测量速度出发,结合汽车速度仪的使用,对瞬时速度作了说明.物理课上对瞬时速度只给出了直观的描述,有了极限工具后,本节教材中是用物体在一段时间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极限来定义瞬时速度. 5.导数的定义   导数定义与求导数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推导导数运算法那么与某些导数公式时,都是以此为依据.   对导数的定义,我们应注意以下三点:   (1)△x是自变量x在 处的增量(或改变量).   (2)导数定义中还包含了可导或可微的概念,如果△x→0时,有极限,那么函数y=f(x)在点处可导或可微,才能得到f(x)在点处的导数.   (3)如果函数y=f(x)在点处可导,那么函数y=f(x)在点处连续(由连续函数定义可知).反之不一定成立.例如函数y=|x|在点x=0处连续,但不可导.   由导数定义求导数,是求导数的根本方法,必须严格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求函数的增量;   (2)求平均变化率;   (3)取极限,得导数。 6.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y=f(x)在点处的导数,就是曲线y=(x)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由此,可以利用导数求曲线的切线方程.具体求法分两步:   (1)求出函数y=f(x)在点处的导数,即曲线y=f(x)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   (2)在切点坐标和切线斜率的条件下,求得切线方程为      特别地,如果曲线y=f(x)在点处的切线平行于y轴,这时导数不存,根据切线定义,可得切线方程为 7. 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的关系 ㈠与为增函数的关系。 能推出为增函数,但反之不一定。如函数在上单调递增,但,∴是为增函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㈡时,与为增函数的关系。 假设将的根作为分界点,因为规定,即抠去了分界点,此时为增函数,就一定有。∴当时,是为增函数的充分必要条件。 ㈢与为增函数的关系。 为增函数,一定可以推出,但反之不一定,因为,即为或。当函数在某个区间内恒有,那么为常数,函数不具有单调性。∴是为增函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一条重要性质,也是高中阶段研究的重点,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以上三个关系,用导数判断好函数的单调性。因此新教材为解决单调区间的端点问题,都一律用开区间作为单调区间,防止讨论以上问题,也简化了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还会遇到端点的讨论问题,要谨慎处理。 ㈣单调区间的求解过程 (1)分析 的定义域; (2)求导数 (3)解不等式,解集在定义域内的局部为增区间 (4)解不等式,解集在定义域内的局部为减区间 我们在应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时一定要搞清以下三个关系,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以下以增函数为例作简单的分析,前提条件都是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可导。 ㈤函数单调区间的合并 函数单调区间的合并主要依据是函数在单调递增,在单调递增,又知函数在处连续,因此在单调递增。同理减区间的合并也是如此,即相邻区间的单调性相同,且在公共点处函数连续,那么二区间就可以合并为以个区间。 8. (1)恒成立 ∴为上 ∴ 对任意 不等式 恒成立 (2)恒成立 ∴ 在上 ∴ 对任意不等式 恒成立 四、经典例题解析: 例1(08山东)设函数,和为的极值点. (Ⅰ)求和的值; (Ⅱ)讨论的单调性; (Ⅲ)设,试比较与的大小. 解:(Ⅰ)因为 , 又和为的极值点,所以, 因此 解方程组得,. (Ⅱ)因为,, 所以, 令,解得,,. 因为当时,; 当时,. 所以在和上是单调递增的; 在和上是单调递减的. (Ⅲ)由(Ⅰ)可知, 故, 令, 那么. 令,得, 因为时,, 所以在上单调递减. 故时,; 因为时,, 所以在上单调递增. 故时,. 所以对任意,恒有,又, 因此, 故对任意,恒有. 说明:此题主要考查函数的极值及利用导数解决函数单调性问题,另外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也是09年高考不科无视的考查方向. 例2.(08北京)函数,求导函数,并确定的单调区间. 解: . 令,得. 当,即时,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0 当,即时,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0 所以,当时,函数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 在上单调递减. 当时,函数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 当,即时,,所以函数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减. 例3.(08天津)函数,其中. (Ⅰ)假设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求函数的解析式; (Ⅱ)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Ⅲ)假设对于任意的,不等式在上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解:(Ⅰ),由导数的几何意义得,于是. 由切点在直线上可得,解得. 所以函数的解析式为. (Ⅱ). 当时,显然().这时在,内是增函数. 当时,令,解得. 当变化时,,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 0 - - 0 + ↗ 极大值 ↘ ↘ 极小值 ↗ 所以在,内是增函数,在,(0,)内是减函数. (Ⅲ)由(Ⅱ)知,在上的最大值为与中的较大者,对于任意的,不等式在上恒成立,当且仅当,即,对任意的成立. 从而得,所以满足条件的的取值范围是. 说明:本小题主要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解不等式等根底知识,考查运算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4.(08湖北)水库的蓄水量随时间而变化,现用t表示时间,以月为单位,年初为起点,根据历年数据,某水库的蓄水量(单位:亿立方米)关于t的近似函数关系式为 V(t)= (Ⅰ)该水库的蓄水量小于50的时期称为枯水期.以i-1<t<i表示第i月份(i=1,2,…,12),问一年内哪几个月份是枯水期? (Ⅱ)求一年内该水库的最大蓄水量(取e=2.7计算). 解:(Ⅰ)①当0<t10时,V(t)=(-t2+14t-40) 化简得t2-14t+40>0, 解得t<4,或t>10,又0<t10,故0<t<4. ②当10<t12时,V(t)=4(t-10)(3t-41)+50<50, 化简得(t-10)(3t-41)<0, 解得10<t<,又10<t12,故 10<t12. 综合得0<t<4,或10<t12, 故知枯水期为1月,2月, 3月,4月,11月,12月共6个月. (Ⅱ)由(Ⅰ)知:V(t)的最大值只能在(4,10)内到达. 由V′(t)= 令V′(t)=0,解得t=8(t=-2舍去). 当t变化时,V′(t) 与V (t)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t (4,8) 8 (8,10) V′(t) + 0 - V(t) 极大值 由上表,V(t)在t=8时取得最大值V(8)=8e2+50-108.32(亿立方米). 故知一年内该水库的最大蓄水量是108.32亿立方米 说明: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导数和不等式等根本知识,考查用导数求最值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例5.(08陕西)函数(且,)恰有一个极大值点和一个极小值点,其中一个是. (Ⅰ)求函数的另一个极值点; (Ⅱ)求函数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并求时的取值范围. 解:(Ⅰ),由题意知, 即得,(x),. 由得, 由韦达定理知另一个极值点为(或). (Ⅱ)由(x)式得,即. 当时,;当时,. (i)当时,在和内是减函数,在内是增函数. , , 由及,解得. (ii)当时,在和内是增函数,在内是减函数. , 恒成立. 综上可知,所求的取值范围为. 例6.求证以下不等式 (1) (2) (3) 证明:(1) ∴ 为上 ∴ 恒成立 ∴ ∴ 在上 ∴ 恒成立 (2)原式 令 ∴ ∴ ∴ (3)令 ∴ ∴ 说明: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这一局部内容不可无视,它本质是还是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及最值问题。 五、强化跟踪: 1.设函数f(x)在处可导,那么等于 ( )   A. B. C. D. 2.假设,那么等于 ( ) A. B. C.3 D.2 3.曲线上切线平行于x轴的点的坐标是 ( )   A.(-1,2) B.(1,-2) C.(1,2) D.(-1,2)或(1,-2) 4.假设函数f(x)的导数为f′(x)=-sinx,那么函数图像在点(4,f(4))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 )   A.90° B.0° C.锐角 D.钝角 5.函数在[0,3]上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 ( ) A.5,-15 B.5,-4 C.-4,-15 D.5,-16 6.一直线运动的物体,从时间t到t+△t时,物体的位移为△s,那么为( )   A.从时间t到t+△t时,物体的平均速度   B.时间t时该物体的瞬时速度   C.当时间为△t 时该物体的速度 D.从时间t到t+△t时位移的平均变化率 7.关于函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