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统编教材为依托,指导学生有效写作李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联系现实生活,回忆自身的人生经历,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从而学会从生活中提取作文素材,并将自己的感受、感悟融入作文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地分析和探讨如何以统编教材为依托,指导学生有效写作。一、基于统编版教材积累写作素材素材是作文的骨肉,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才能在作文中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维。积累素材的方法很多,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好教材这一资源。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文人学者的精品力作,有着非常高的艺术水准,我们可以借助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积累个性化写作素材,充实作文内容。在统编版教材中以亲情为主题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思维的引导,让学生回想发生在自己身上有关亲情的事,指导学生优化语言表达,形成有效的作文素材。比方,一位学生有做手术的经历,由教材内容回忆其做完手术后睁开眼的画面,在亲情的包围下,促使学生的真实情感油然而生。同时,教师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等细节,将充满亲情的画面生动地描绘出来,保证作文素材的有效性。例如,借助“当我从昏迷中醒来时,看到的是床边那一双双布满血丝、充满关爱的眼神〞描绘亲情的温暖,同时以“妈妈看到满脸苍白、无力的我,不禁鼻子一酸,留下了眼泪〞的动作描写,提升描写的生动性。最后指导学生润色语言、流露真情,防止出现形式化、内容空洞的问题,如“我顿时明白了亲情的伟大,是他们的辛劳换来了我的健康,我爱他们,我会将这份爱永远珍藏在心底〞,感受深刻,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二、基于统编版教材引导真情表达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于初中作文来说,缺乏真实情感的流露是多数学生的写作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语文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手法,使学生学会将情感融入到作文中,促进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提升。在统编版教材课文胡适我的母亲的教学中,教师从课文内容出发,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感谢之情,进而导入现实生活,以问题引导的方式,推动学生寻找生活中母亲对自身的爱。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现美的眼睛,有效引导,学生就有了发现美的眼睛。首先,教师借助多媒体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为妈妈端水洗脚〞的公益广告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学习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