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编写思路及特色翻开文本图片集2022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公布,促进了新一轮科学教材的调整修订。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动手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进一步确立了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反对知识灌输。从一年级开设科学课,更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青岛版科学(六年制和五年制)教科书在第二轮申报中,顺利地通过教育部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十多年来,青岛版科学教科书单个年级使用人数已经突破百万,得到了广阔使用者的一致好评。在2022—2022年教育部组织的教科书使用情况调查中,青岛版科学教材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名列前茅:在教师问卷的7个调查维度中,有5个维度排名第一,2个维度排名第二;在学生问卷的4个调查维度中,有3个维度排名第一,1个维度排名第二。在新课程标准引领下,教材编写组依据新的课程理念,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力求以国际视野、现代气息、中国特色打造新的科学教材。一、以问题为引领,以探究活动为主线构建课程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教材的核心是课程,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是学生知识获取和能力形成的过程。用“提出问题——活动探究——拓展延伸〞的方式构建教材体系,科学严谨,富有趣味,既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有利于其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教科书设计的每个探究活动,均让学生充分地经历这个探究过程,同时注意控制难度,确保探究活动能有效进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展,防止出现程式化、外表化、摆样子的活动。二、表达“做中学〞,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根底组织课程内容2022年4月,幼儿园和小学探究式科学教育实验工程——“做中学〞内容标准正式出版发行,要求“做中学〞的教学案例应来源于生活,从周围取材。青岛版科学教材在编写时参考了这个要求,以学生的智力水平、生活经验为根底设计活动的具体内容。一是选取日常生活中经典的常见的情境引入探究,方便学生认知,如一年级上册第13课水变咸了。二是以学生常见工具为对象进行研究,学生无陌生感,如一年级下册第16课我的削笔刀。三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能亲手操作完成实践性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如一年级上册第16课用树叶做书签。常见、常用、力所能及,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亲历者,在活动中形成自己的认识。教材还设计了许多学生形象的卡通人物,以学生的口吻,以泡泡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