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语文:语文教材,和文学是啥关系?记忆中,上学第一天第一堂课,常常需要翻开语文课本。数年来,一册语文课本在手,学生学,老师教,只是,你真的认识语文课本吗?上不好语文课,学不好语文,有时候不是努力问题,是认知问题。认知决定行动。且看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组成员、国际安徒生奖得主、作家曹文轩如何解读认识语文。多数人对于我“作家〞的身份很熟悉,其实我也常常参与到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工作中,对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情况非常熟悉,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和初中语文教材里面的有些课文是我推荐进去的,因此我很清楚现在小学、初中语文教材中主要文类是文学。其实,全世界的语文教材在文本文类的选择上几乎是一致的,文学作品始终是最主要的选择,有些国家的语文教材甚至把语文教育与文学教育当作同一个概念,所编教材中根本都是文学作品。中国语文教材在文本文类的选择上也是倾斜于文学作品的。据统计,从民国时期的教材直到现在的新课标问世,其间中小学语文教材大约有900多种,这些教材因为时代、政治、意识形态和编选者的个人语文观不同,各有各的取向,各有各的配置,各有各的特色,但是大多数教材在文类的选择上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文学作品始终占有很大的篇幅,它们是文学教材的主体。與其他文类的文本相比,文学作品无疑是优势的文本群落。那么,文学作品在教材中究竟占多大的份额为宜?如此大的比重是否有一点倾斜?我的看法非常明确,现在所占有的份额是合理的。文学作品理应成为语文文本的优势群落,道理何在?意大利作家阿奇比在意大利中小学语文语言与文学教育中写道:与其他培养方式相比,文学在意大利学校教育中占有十分突出甚至极度重要的地位,在人的培养和开拓认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学生成长和学习的漫长阶段,它承担极为重要的伦理道德和美学教育功能,通过描绘和想象来开拓人的思维,这对于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都是必要且有效的。从6岁到18岁,每个意大利学生都接受着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根底文学教育:在小学,文学教育与语言教育密切联系,这是因为多少个世纪以来,我们的许多文学作品能够提供一种语法严谨、词源丰富多样的多种语言典范;在初中,文学有了特殊的位置,用于开展阅读实践,为了建立了解民族文化和不同历史阶段的根底,文学是语言文化的入门工具;在高中,保持并加强对文学的教育是理解培养想象力的教育。在这个意义上,文学课的教育必须对虚构的文学作品进行讲授,在实际教学中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