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不同课程形态下德育教材的编写特性及其启示摘要:不同的德育课程形态,必然导致教材编写上的差异,但重视核心价值、突出活动指引、呈现学法指引等,是各国各地区小学德育教材编写的根本特性。现阶段,加强我国小学德育教材建设,必须着眼于:提炼核心价值,重视价值引导;理顺纵横关系,形成内在结构;加““强活动指引,变教〞材为学〞材;大量采用真实照片,增强教材的审美性和感染力。关键词:小学德育课程;教材;核心价值;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G41文献编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23)02-0018-06品德与社会(生活)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习领域,世界各国各地区都十分重视。不过,由于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传统诸方面的不同,各国各地区在小学德育的课程设置及教材编写上便有了显著差异。为了深入推进我国小学德育课程改革,加强品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的教材建设,本文选择美国、日本、韩国和我国港台地区的相关教材,从多个维度进行理性审视和比较分析,以期获得某些有益启示。一、根基清理:小学德育课程的主要形态不同的德育课程形态必然导致教材编写上的差异。对多种德育教材进行深入比较,首先要从剖析德育课程形态入手。纵观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实践,其小学德育课程的形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类。第一类:道德、社会和生活独立设课。即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将道德、社会和生活分别设置为三种相对独立的课程。这种形态以日本和韩国为典型代表。1998年,日本文部省公布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展示了21世纪日本学校的课程规划。小学开设生活、社会和道德三门课程。1-2年级的生活课,主要包括学校和生活、家庭和生活、地区和生活、公共用品和公共设施、季节变换和生活、利用自然和物品进行游戏、动植物的饲养和栽培、自己的成长等8项内容。[1]3-6年级开设社会课,根本目标是:培养作为生存于国际社会的、民主和平的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所必需的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公民资质之根底。[2]道德那么是贯穿整个小学教育的非学科课程,具“有活动课程和整合课程的性质,通常称道德时间〞。一方面,道德时间是对其他教育活动中道德培育的补充、深化与整合;另一方面,道德时间没有被列为学科课程,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