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XX市XX区关于统筹城乡开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开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市作为全省重工业城市,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什么样的新农村。是当前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建设新农村,重在实践,贵在创新,关键在人,应从市情出发,因地制宜,扎实稳妥地搞好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要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推进新农村建设,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科学规划,量力而行,要按照“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一规划,稳步推进。规划要统筹考虑产业开展、村庄建设、根底设施和公益事业等,表达特色,注重实效。要防止就农村论农村的旧模式、旧框框;防止一哄而起、政府大包大揽;防止脱离实际,盲目攀比。要做到不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不搞强迫命令,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具体讲我市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将全市农村分成好、中、差三类,分步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不要走过去村镇建设一哄而起,采取行政命令,统一规划,难以实施,劳命丧财的老路。更不要将全市新农村建设局限于一种或几种模式,千篇一律,象火柴盒的堆积物,失去本地特色。建设新农村因地制宜地搞一些窑洞式建筑也未偿不可。二、要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意愿,让农民自己说话从而激发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在的自信、决心和创造性、主动性。繁荣农村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根底。“繁荣〞的前提是“放活〞。“放活〞就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破除束缚农第2页共5页民自主创业的各种思想的、体制的障碍,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和气氛,从而激活农民的创业积极性,使农村经济开展获得不竭动力。新农村建设根底设施的改造、村居环境的改善等,都应当从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出发,不能按照城市小区的模式去套。新农村建设干什么,不干什么应同进一步完善和发挥村民自治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村民自治中“一事一议〞的民主议事制度来决定,让农民成为各项农村建设事业的主体。但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同时,并不是意味着政府放手不管,放任自流。在推进过程中,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指导作用,加大政策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