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页某县社会扶贫调查与分析报告扶贫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作,需要多方合力完成。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努力,才能让扶贫成果稳固得更加扎实。精准扶贫攻坚决胜后,绝对贫困现象即将消失,但将来还会长期存在相对贫困问题。社会爱心扶贫在政府大规模扶贫工作结束后,在多大程度上予以帮助解决临时出现、突然发生的贫困现象,将会对社会和谐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县调查队在与局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社会爱心团队进行走访、座谈后,发现社会爱心扶贫活动仍需引导、标准,还有很大潜力可挖。一、社会扶贫现状2023年,县组织开展“自强脱贫助残共享〞义卖、“衣分温暖让爱传递〞义捐和全国扶贫日“3+2023〞系列活动,筹集善款150万元,衣物、生活物品1.7万件,新浪网等媒体等对此进行报道。民间爱心团队局部挂靠社区、局部在全国社会扶贫开发系统注册,爱心团队与个体爱心人士日渐增多。他们增强了扶贫力量,对农村贫困户、边缘户献出了爱心,送去了生活用品,以现金的方式对特困户、临时受灾户给予了及时的关心和帮助。爱心团队影响面越来越广,他们不仅参与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在2023年水灾期间、2023年疫情期间均出现在现场,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出人出力共保家园。二、存在的问题(一)帮扶分级不同。各个社会爱心团队对贫困的定义不同造成判别不同、帮扶不同。个别爱心组织对于贫困的定义完全是精准扶贫之前的印象与看法,他们认定贫困家庭即房倒屋塌、食不果腹、衣衫褴褛等情况,要寻找这种家庭是找不到的,他们不知道这种家庭已经不复存在,在精准扶贫“两不愁、三保障〞硬杠达标后,他们几乎没有雪中送炭的对象,已经到了锦上添花阶段,让已脱贫贫困户燃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大程度的提升生活水平,有稳定的收入才是帮扶的方向。实际上各组织因为对贫困等级划分不同,对于一些逐步美起来、亮起来的贫困户家庭产生了一种“不需要帮助〞的心理,影响了爱心活动的继续。第2页共3页(二)组织程度不同。大多数社会爱心团队由民间自发组成吸收成员多不加考核,组织多没有到民政等部门注册,有着很大随意性,调查中发现很多组织有着拆分的历史,人员并不稳定,活动缺乏周期性,缺乏组织章程,根本处于一种有组织无纪律的状况;个别社会爱心组织资金来源与使用为临时决定一次性收集捐款一次性全部发放完毕,缺少财务账簿及结余资金;企业扶贫密度不够,以县域内爱心企业数量占比及爱心企业扶贫次数、力度、效果看,显然仍有很大上升空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