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节能减排工作方案明确目标和要求(一)主要目标。到2023年,万元gdp能耗由1.067吨标准煤下降到0.853吨标准煤(按现价计算),下降20%;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由1.26万吨下降到1.11万吨,下降11.6%;氨氮排放量控制在2541吨,削减18.1%,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6800吨。(二)总体要求。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坚持节约开展、清洁开展、平安开展和可持续开展,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突出抓好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监测体系、考核体系和责任体系,着力形成集约型的增长方式和节约型的消费模式,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法规和标准为标准,以监测中心等效劳机构为依托、以统计和计量等为根底的节能减排协同推进机制,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开展。二、着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三)制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按照“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的思路,制定亳州市工业领域产业结构调整意见及淘汰落后产能的年度工作方案,将节能减排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刚性指标。(四)淘汰和改造升级落后产能。在稳固关闭新老“五小〞成果、防止反弹的根底上,加快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和改造升级。,关停并转立窑水泥生产线1条(涡阳县龙山水泥厂),淘汰落后产能7万吨,节能1.5万吨标准煤。“十一五〞期间,完成对3台热电机组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预计年节能2.2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4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8万吨。(五)择优开展节能环保型产业。大力开展低能耗、轻污染的先进制造业和面向生产的效劳业,积极开展生物质能包括秸秆气化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同时,建立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档案,取消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及企业实行的优惠政策,实现我市产业结构向节约型、环保型转变。(六)从源头控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工程,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执行新建工程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工程核准程序,建立相应的工程审批问责制。对未进行节能环保审查或未通过审查的工程,审批部门一律不得审批、核准或备案,土地管理部门不得通过土地预审,不得批准用地,银行不得提供贷款,规划、建设和平安监管等部门不得为其办理相关手续。三、加快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的技术进步(七)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立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工程库,制定分年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