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面试想到的卞东华2023年1月7-8日我应邀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徐州地区高中语文组的面试,为非教师专业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后的面试,通过率根本在60%以下;7日上午七点半到徐州高级中学接受培训,面试每天几乎从上午8点开始到中午12点结束,下午1点开始到下午5点结束,整整8个小时。由所出题与参加面试考试人员的种种情况我想到一些,也提出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希望引起大家的讨论与思考。一、由所出题的感受与收获1.最深的感受就是所出面试题中要求参加考试者对语文活动的设计很好很巧如奇妙的对联、诗词的鉴赏、有趣的语言翻译等。这些活动都要求参加考试的人员设计一个活动方案,引导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学会有关技巧、进行实际操作指导。这非常符合现在的语文教学,也根本能检验出参加考试人员的设计、理解、分析等能力,能表达出参加考試人员的观念、积累和素养等。例如,“奇妙的对联〞作为高中的一项专题活动,要求参加考试人员引导学生掌握有关对联的知识、学会对联鉴赏的方法、总结对联的作法,这些内容与要求在没有任何资料可参考的情况下,让参加考试人员在短短的缺乏一小时之内写出教案,在10分钟左右讲出来确实是需要较高水平的。我想到,正在跟同行一同研究的高中语文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是很有意义的。2.对一些课文的分析和理解有很多值得借鉴如劝学课文的分析,参加考试人员将第一段概括为学习的作用: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将第二段概括为学习的要求:遵循规律、借助外力,将第三段概括为学习的方法、态度:积累、坚持、专一,倒是很有道理的。二、由参加面试考试人员的情况想到的1.课堂板书两天来参加面试考试的人员不到五十人,课堂板书较好确实实不多,有的板书太慢,有的板书不成行,有的板书过少、过多、过简、过繁,甚至还有写错别字的,如“愤怒〞的“愤〞、“风发〞的“风〞等。要知道我参加的是高中语文组教师资格考试的面试,合格的人员有可能被评为高中语文教师。2.要求把握参加面试考试人员似乎不注意看清试题要求或者所答问题,往往讲解内容与题目相距较远,或者答非所问、混淆概念。如,要求分析过秦论前三段的叙史特点,却分析成人物与背景;要求体会金岳霖先生两段文字对金岳霖的描写,却分析成对林徽因的形象理解;对“文言词语和句式〞的梳理,完全混淆了词语与语言的概念,觉得语言就是词语;设计活动引导学生理解阿房宫赋时用了大量笔墨来描写“阿房宫赋〞宏大华美的写作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