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胡兴国当前中学生畏惧作文,究其原因:一是多数学生认为没有东西可写,词汇贫乏。二是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三是学生囿于生活经历、经验有限,不会回忆和选取平时生活中的材料,从而导致想写,却苦于言之无物。要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正确认识中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前提。在学生眼里,作文最大的困难是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然后才是怎样写。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变“要我作文〞为“我要作文〞。因此,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作为主线,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本人在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根底上,结合作文教学实践,做以下四方面的探讨:一、沟通课堂内外,丰富积累标准中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时机。〞当前,学生脱离社会生活,因而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善于用情感体验,思考生活的品质,做到“让生活进入作文,让作文表达生活〞,从而让写作主体的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得到自由显现。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作为教师,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必将成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因素。班级可组织一些读书会或阅读兴趣小组,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刊物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汲取了知识的营养,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这样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泼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二、创设主体情境,激发写作热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写作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强烈的求知欲可使学生积极探索。学生对所学知识到达入迷的程度,才会产生灵感,才能形成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有趣味性的情境,激发学生对作文的热情,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高度的激发状态,到达不吐不快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