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作文理论与实践生活化作文理论与实践2023年至今,我省7-9年级生活化作文教学改革已经完成了实验研究任务,取得了预期的成效。所谓“生活化作文〞,是基于以下三个层面的认识:一、学会做人是生活,也是写好作文的根本;二、生活和对生活的认识是作文的源泉;三、真实的生活加上创新的写作是生活化作文的灵魂。生活化作文的核心理念是:作文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开展。实验研究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遵循“生活→感觉→表达;生活→感受→表达;生活→感悟、思辨→表达〞这样一条逐步加深、循序渐进的作文训练思路,使作文的教和学呈现勃勃生机,作文面貌显露盎然春意。一、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理念1.学生是生活化作文的主体学生为作文的主体是生活化作文观的根本。学生作文其本质是学生主体的生命活动,是他们生活和生命的一个组成局部。为此,作文实验中我们做到了以下三点。①激发主体的主动性。具体做法是:〔1〕实物展示法:如联系写静态的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整体到局部抓住特色进行描摹,学生感到有话可写了,写作的情绪也就激发起来。〔2〕图片展示法:把与写作对象相关的生动的画片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回忆与想象。〔3〕多媒体展示法:把要写的事物对象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播放。〔4〕角色扮演法:把一些生活故事编制成小剧本由学生表演出来,吸引学生欣赏思考,从而激发写作兴趣。〔5〕组织活动法:在布置作文题前,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活动,先提示他们注意在活动过程中搜集有关材料,作好写作准备。如参观、访问、调查及其他公益活动等。〔6〕情境体验法:指导学生到一些生活场景和自然环境中去体验,引发写作的情思,如到车站、集市、乡村中去走走,置身于大自然去获得感受。〔7〕讨论辩论法:提出问题,甚至提出针锋相对的观点,在课堂展开讨论、争辩,引导学生去思辨、认识问题,丰富思想,获取写作论文的材料。②培养主体的真诚性。说真话不只是作文的问题,更是做人的问题。怎样要求学生作文说真话呢?叶圣陶先生说:“假假设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人间事情的,那么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假假设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那么必须本于内心的积郁,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作文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他还进一步从写作程序来说:“从原料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蔑、卑劣的态度。〞〔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