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强化作业政治常识第4课我国的民族和宗教综合测试.docx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高 政治 一轮 复习 强化 作业 常识 我国 民族 宗教 综合测试
第四课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2分,共50分。) 1.(2023·北京市海淀区联考)北京是一个多民族人口构成的大都市。全市有5个民族乡,109个民族村,39所民族小学,10所民族中学,在16所大学中开办了不同兴趣爱好的民族班,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这些事实说明 (  ) ①民族乡村自治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制度 ②民族平等权利得到表达 ③相同的经济生活是民族平等的根底 ④不同的民族风俗和习惯受到尊重 A.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此题考查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题时可用排除法作答。①错误,民族乡不属于我国的自治机关;③错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开展是保证民族平等的根底。 答案:A 2.(2023·天津实验中学诊断)我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信仰的国家,宗教信仰自由已作为一项公民根本权利载入宪法。这说明 (  ) A.我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B.国家政权与宗教相统一 C.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D.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解析:此题考查我国的宗教政策及公民的权利,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信息。A项不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实际,不选;D项错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信仰自由已作为一项公民根本权利载入宪法〞表达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因此C项符合题意,入选。 答案:C 3.(2023·山西运城中学质检)在我国,每个民族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本民族的代表,且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民族都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这说明 (  ) A.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本民族政策 B.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 C.少数民族人大代表能够代表本民族行使权力 D.各民族在开展经济、文化方面享有平等权利 解析:此题考查我国的民族平等原那么,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每个民族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本民族的代表,且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民族都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表达了我国各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因此B项符合题意,入选。 答案:B 4.(2023·湖南邵阳第二中学期中考试)以下行为符合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是(  ) A.某村主任组织本村信教群众进行有神与无神辩论 B.某共产党员坚持宗教信仰,参加宗教活动、传播教义 C.某父子都信仰宗教,父亲强迫儿子与他信仰同一宗教 D.佛教徒张三在自己家中念经、祈祷、封斋、追思等活动 解析:此题考查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解题的关键在于全面理解相关教材知识。A项中“某村主任组织本村信教群众进行有神与无神辩论〞的举措不符合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选;B项错误,共产党员不得信教;C项错误,公民有信仰这个宗教或那个宗教的自由;应选D项。 答案:D 5.(2023·湖北武汉联考)202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公布和实施25周年,该法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本法律,它正确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以下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解错误的选项是 (  )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政策 ②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自主制定自治法,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③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④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自治区、自治县、自治乡三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此题属于逆向选择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教材根底知识。依据教材,②错误,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不能自主制定自治法;④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包括自治旗)三级;应选B项。 答案:B 6.(2023·河北石家庄诊断)航天产业的开展不仅能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开展,而且能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以下关于民族凝聚力的认识正确的选项是 (  ) A.提升国际影响力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关键 B.民族凝聚力是衡量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尺度 C.民族凝聚力是构成国家综合国力的根底 D.物质力和精神力都是民族凝聚力的组成局部 解析:此题考查对民族凝聚力的认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教材知识。A项错误,提升国际影响力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关键因素;C项错误,综合国力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根底;D项错误,民族凝聚力是一种精神力量;应选B项。 答案:B 7.(2023·湖南郴州第二中学摸底)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主张“和而不同〞,继承和发扬这一思想,表达在民族关系上就要 (  ) ①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②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 ③让每个民族都实现同步开展 ④尊重各民族的不同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此题考查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那么,试题属于三次型组合选择题,解题时可用排除法。③中“都实现同步开展〞的说法绝对,不选;排除含③的选项,应选A项。 答案:A 8.(2023·吉林省吉化集团第一高级中学质检)我国的五大宗教都有爱国传统,都倡导效劳社会,造福人民。例如,佛教界提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人间佛教思想;道教提倡“慈祥和同、济世度人〞;基督教强调“荣神益人〞等,广阔信教群众都在努力实践这些思想和主张。这说明 (  ) A.我国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B.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C.我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D.我国信教群众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竭力量 解析:此题考查我国的宗教政策,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解读材料信息。B项错误,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C项中“完全一致〞的说法错误,不选;A项在材料中没有表达,不选;应选D项。 答案:D 9.(2023·北师大附中模拟)2009年6月7日(藏历四月十五日),在笃信藏传佛教的藏族民众心中是佛桔祥日,藏语为萨嘎达瓦节。从凌晨到午后,拉萨古城内外至少有十万名的信众在转经、施舍、放生、过林卡,在交通民警的引导下,信众摩肩接踵,川流不息,井然有序。材料说明 (  ) ①我国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②民族具有共同的经济生活 ③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④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那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此题考查对我国宗教政策的理解,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解读材料信息。②④本身正确,但材料信息主要表达了我国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因此②④不符合题意,不选;应选D项。 答案:D 10.(2023·北京市朝阳区摸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正确的选项是 (  ) A.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B.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 C.民族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和法院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解析:此题考查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解题的关键在于牢固把握教材根底知识。A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区域自治;B项错误,民族自治区不是特别行政区;C项错误,民族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应选D项。 答案:D 11.2023年7月,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印发了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规定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我国小学阶段考查和中、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畴,且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的15%。之所以要着力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是因为 (  ) ①民族的团结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②各民族的大团结是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③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根底 ④加强民族团结是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加强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根底,故③错误;①②④都正确表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答案为C。 答案:C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每个民族对自己的风俗习惯都有着浓厚的感情,他们往往把其他民族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看作是对本民族的尊重,把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轻视,看作是对本民族的歧视。据此答复12~13题。 12.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表达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 (  ) A.民族平等原那么 B.民族团结原那么 C.各民族共同繁荣原那么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此题考查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那么的理解,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表达的是民族平等原那么。 答案:A 13.从民族的根本特征来看,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属于这个民族的 (  ) A.共同地域 B.共同经济生活 C.共同语言 D.共同心理素质 解析:风俗习惯属共同心理素质。 答案:D 14.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是 (  ) ①各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 ③少数民族聚居地方拥有一切权力的区域自治 ④按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权限实行的区域自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①错误,应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故①不选。③错在“一切权力〞。②④切题,中选。 答案:C 15.下边的漫画说明 (  ) 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③我国族差异已不存在了④我国已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③④错误。 答案:A 16.内蒙古是多宗教的民族地区,有佛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六种宗教。不少宗教界人士在内蒙古各级人大、政协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这说明 (  ) A.宗教在我国已经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 B.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C.我国宗教实行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 D.宗教在我国阻碍了经济开展 解析:A错在“政治力量〞。C与题意不符。D错误。 答案:B 2023年是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社会经济的开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据此答复17~18题。 17.上述材料说明 (  ) A.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质是开展民族经济 B.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不可分割的 C.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政治根底 D.民族区域自治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政策 解析:材料主要说明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性。 答案:D 18.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开展取得巨在成就,有利于 (  ) ①稳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更好地坚持多党合作制度③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②与题干不符。 答案:A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句歌词是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真实写照。据此答复19~20题。 19.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只有讲团结,才能把13亿中国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共同开展。这说明 (  ) A.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在我国已经不复存在 B.各民族的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兴盛的保证 C.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D.我国各民族开展不平衡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