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新政2023年央行宣布住房非限购城市的居民购房首付比例可以降至2成,当时多少让大“家有点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去年中央就提出要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即促进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因此,降低购房首付比例,无疑可以刺激居民住房消费的需求。“中国经济还未开展到创新驱动〞阶段按照熊彼特的经济开展四阶段论的划分,即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中国应该已经过了要素驱动阶段,即廉价的劳动力、土地或矿产等资源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海外直接投资的流入也大大放缓。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的第一大国,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但高端制造业不兴旺,如与庞大人口规模相对应的飞机和汽车的自主品牌制造规模很小。出口的大局部也是中低端产品,其中加工品出口要占近50%,尽管中国早已是出口第一大国。创新驱动是中国的一贯口号,但GDP中创新所占的份额还是比较低,因为中国的制造业崛起主要靠仿制和加工。中国网购的规模是全球第一,这虽然可以说成是消费模式的创新,但它很大一局部是靠挤出了实体店消费来获得,故对于经济体量的提升作用也非常有限。中国经济的腾飞是主要靠中低端助推的,这与日本、韩国等国崛起还是有本质区别,所有经历过创新驱动的国家,都曾有过风行全球的新产品、新技术或效劳的诞生,但中国似乎没有。所有创新驱动的国家,投资在GDP中的占比都很低,中国还是较高,2023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已经到了80%,兴旺国家大约只有20%左右。因此,要维持经济增速不至于大幅下滑,还得靠投资来驱动。投资驱动只有借力居民和中央政府如果我们把投资或消费主体分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国企、非国企和居民这四大主体,并编制这四大主体的资产负债表,就不难发现,中央政府的债务率比较低,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较重,国企的债务负担更重,居全球之首。民企的债务率应该低于国企,但透明度不够,债务本钱较高,也容易引发债务危机。相比之下,中国居民的债务率较低,大约不到GDP的40%,明显低于兴旺国家。所以,今后要拉动经济的手段就不言自明了,即中央政府和居民可以加大加杠杆的力度,而地方政府和国企只能通过借新还旧来维持了。民营企业之间差距较大,对于债台高筑的企业群体,那么更需要关注的风险爆发点。从今年的状况看,债券、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泡沫,刚性兑付应该要被打破,而民间理财市场的问题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