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征文篇一:廉政文化征文老家的铜镜南城小学何小凡那一年,他的脑袋刚好从那大门槛上冒出了半截,那一年正是后院桂花开得灿烂的时候。他喜欢翻过门槛去后院捡落在地下的桂花。那是一道特别高的槛,下面一垒石块,上面搭上块大木条,进出都得从上面翻过去。年长的,一抬腿,一翻脚,也就过去了;但年幼的他只得趴在门槛上,整个身子往前倾,有时一个跟头,也就过去了。老的,大的,小的,年年岁岁的,门槛上的木头也被逞得忒亮。小镇上好多人家觉着不方便,都把这高门槛拆掉了。他家的门槛仍然立在那儿,油亮,油亮的,亮得有些晃眼。翻过门槛去后院必经堂屋,堂屋正前方,靠几桌的那面墙上挂着一面铜镜。不明白那是何时挂上去的,也不知已经挂了多久,上面斑斑驳驳的一些铜绿大概在告诉我们,它已经存在了特别久。它从哪儿来的,它为什么会挂在那儿?这“大概是一个谜,关于他来说,这是一个好奇的谜。他征询过老爷:老爷,这“““是什么?挂在那儿干嘛,别人家如何没有?〞这个〞是我老爷〞清朝的时候〞老爷总是如此前一句没搭后一句地说着,说着只有他本人才明白的话语。后来,后来他稍大些,读书了,把老爷的只言片语连起来,大概也明白了些:那是老爷的老爷挂上去的。那一年,太祖父在衙门里做官,掌管着一方黎明白姓。那一年,地里的收成不好,有几个身强力壮的男子带了些人把衙门围得水泄不通,几番争论下来,便起了冲突,太祖父便下令抓了那些个男子。后来处决了其中几个头目。至此,该说这事就应告一段落了,本也就随着那几个人的离世而完毕。可就这事儿,生生给太祖父落了个病根,每每夜深人静时,太祖父总觉耳根不清静,好似总有人在他耳旁呼喊,闭上眼睛,眼前也总有布衣男子在闲逛。前后请过几位道士到府里,或是咿咿哇哇地跳上一通,或是弄些符呀咒呀的,但也不断没有效果。再后来,太祖父在整天惶恐中,辞去了官,回到了小镇上。从此,家里的堂屋里便挂起了一面铜镜,说是趋妖除魔的;从此,家里便做起了小买卖。但凡有人乞讨,或是谁家有难,太祖父总会给予一些协助,慢慢地,日子也过得平和。镜子就如此,挂着,一代又一代直到现在。每当老爷讲到镜子这一段时,他总拍拍孙子的头,叹口气,意味深长地“说:这镜子呀,亮堂着呢!人间的善恶美丑它都瞧得明明白白。〞镜子没有眼睛,它拿什么去瞧,小孙子眨巴着眼睛听着不知重复了多少遍的他如何也不明白的话。转眼,小男孩变成了小伙子。那一年,恢复高考,他背上行囊决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