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校思政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并指出高校教育应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统一[1]。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也指出,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就是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要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公安院校肩负着培养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重大使命和责任,是公安队伍建设的基础与源头,需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育警铸魂”这一育人目标。公安学基础理论课程作为公安学学科体系的“先导课”与“基础课”,是公安院校各专业的必修课,在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中处于关键地位,对各专业学生学习起到打基础的作用。正因如此,构建“公安学基础理论”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在深入讲授警察发展的内外规律的基础上,达成学生的三观塑造与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内化统一”,知识、技能的“授业解惑”与对公安事业献身精神的“传道”的“内化统一”,以满足新时代国家安全战略和公安工作现代化、公安队伍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一、以三观教育为引领,深入挖掘公安学基础理论课程思政元素为了促进学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公安学基础理论课程在基本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还需融合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通过讲述中国人民公安发展史、警务知识背后的故事及其价值理念,以及采用组织课堂讨论等教学形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实现立德为始、树人为成,在提升课程育人吸引力的过程中实现培根铸魂。(一)结合中国人民公安发展史,开展世界观教育通过对人民公安机关的历史沿革、现状以及进入新时代以来公安政法工作改革发展知识的讲述,一方面使学生理解公安学学科的基本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初期是如何践行初心使命的。比如,针对中央特科这一知识点,除了讲述中央特科建立的背景及特科机构设置等内容外,更要突出讲述中央特科人员也是被誉为“龙潭三杰”之一的钱壮飞如何在危急情况下,凭着对党的忠诚、坚定的世界观,和为信仰粉身碎骨的决心,战斗在敌人心脏,深入龙潭虎穴,自始至终做到理想信念牢固、政治立场坚定,凭着精干内行的素养,出色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并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的中央机关和负责同志,为保卫党中央的安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通过讲述像这些隐蔽战线中的英雄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事迹,使得学警能够铭记光荣历史,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