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畜牧兽医57规模猪场猪瘟免疫效果分析及防治技术研究范玉青(河北省赵县职教中心051530)摘要:猪瘟是威胁养猪业经济效益的重大传染病之一,规模猪场要重点针对猪瘟做好免疫工作,有效防范猪瘟疫情的发生。本文介绍了猪瘟危害病症和流行特点,分析了规模养猪场猪瘟免疫效果,并提出猪瘟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期望对有效防控猪瘟,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有所帮助。关键词:规模猪场;猪瘟;免疫在规模猪场饲养管理中,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发生猪瘟疫情,给养猪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防控猪瘟疫情的发生,规模养猪场要按照规定程序对不同品种猪只接种疫苗,提高养猪场内所有猪只的猪瘟抗体水平。有关部门要重点关注猪瘟高发期各大规模养猪场的猪瘟免疫情况,通过免疫监测了解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并根据规模猪场的实际情况实施综合防治措施,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猪瘟疫情带来的危害。1猪瘟病症和流行特点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猪的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病毒,具有发病急、传染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1]。1.1症状猪瘟根据发病轻重可以划分为以下5种病症:1.1.1最急性型病症。此类型猪瘟多见于首次发生猪瘟的猪场,病毒潜伏期较短,仅为2~3d。发病猪的体温迅速升高,高于常温2℃以上,致使病猪出现高热稽留病症。发病猪四肢抽搐,身体可见出血斑,全身无力,只能卧地不起,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一般会于5d内死亡,死亡率高达90%以上[2]。1.1.2急性型病症。此类型猪瘟在养猪场中最为常见,病毒潜伏期为3~5d,发病猪的食欲减退,眼部分泌物增多,体温明显升高。发病猪日渐消瘦,行走摇晃,逐步演变为不能站立,全身现多处出血点,甚至出现皮肤坏死区。猪只感染病毒后,一般在10~20d死亡,死亡率为50%左右。1.1.3亚急性型病症。此类型猪瘟常见于经常发生猪瘟的地区,病毒潜伏期在7~14d,发病猪的体温升高1℃~2℃,食欲减退,机体消瘦,一般在21d内死亡,死亡率为30%~40%。1.1.4慢性型病症。此类型猪瘟常见于饲养条件较差的小规模养猪场,病程时间较长,可分为三期。发病第一期,病猪体温升高,摄食量明显减退;发病第二期,病猪恢复到正常体温,摄食量有所恢复;发病第三期,病猪体温升高,出现厌食症状,部分病猪死亡,未死亡的病猪会成为终身带毒猪。1.1.5持续感染型病症。此类型猪瘟经常发生在有猪瘟流行史的养猪场,虽然病猪的病症不明显,但是却在身体内携带病毒,可将病毒通过母体传染给胎体,造成死胎、早产,即便顺利产下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