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iz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MateriaMedica-WorldScienceandTechnology〕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中医药胃肠研究功能性胃肠病量表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现状及策略分析*严巧锋1,2,侯政昆3,姚思梦3,刘凤斌3**,陈卓群3,江晓涛3(1.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常德415000;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510405;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510405)摘要: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gastrointestinaldisorder,FGID)的临床结局测评一直备受关注,而功能性胃肠病量表作为有效的临床结局测评手段之一,在中医药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功能性胃肠病量表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并对今后FGIDs量表在中医药领域的的发展进行展望。关键词:功能性胃肠病量表中医药患者报告结局doi:10.11842/wst.20210811014中图分类号:R-058文献标识码:A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gastrointestinaldisorder,FGID)不同于常见的器质性疾病,它是以恶心、呕吐、腹胀痛、便秘、腹泻、反酸、烧心等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经血液生化、影像学、内窥镜和病理等一系列医学检查后,并未发现有器质性病变的一组胃肠道食管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症状程度和特点因人而异。按照部位不同大体分类为功能性食管病、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功能性肠病等[1]。每一个病种一般围绕主要症状和临床特点进行综合诊断,虽然各类功能性胃肠病在症状上往往存在相互交叉重叠现象,但其病理机制是共通的。对本病的认识,目前普遍认为该病是由脑-肠轴介导,并受社会心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综合作用下导致肠道生理改变[2]。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相关因素众多,比如与肠道黏膜炎症、内脏高敏感性、肠道菌群平衡、胃肠动力障碍和社会心理因素等均关系密切[3]。但因功能性胃肠病缺乏客观量化的评价指标,故在对功能性胃肠病进行测评时,会更多地依赖于患者的主观生活体验和实际感受。疾病和因疾病带来的治疗给人造成不仅是生理上的不良影响,还包括心理、情绪和其他社会适应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为此,医学领域率先提出了一套生存质量概念(Qualityoflife,QOL)。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又在全球范围内组织联合研制生存质量测评量表(包括WHOQOL-100和WHOQOL-BREF),中国积极响应号召紧密参与并成功研制中文版生存质量量表。但很多研究者也逐步认识到,在国际权威专家和西方医学理论指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