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基层治理成效的典型做法5篇(篇一)为推动新时代基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xx县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工作,推动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1+6”任务落小落细落实,基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xx县扎实做好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换血造血工作,按照基层社区组织法有关规定,做好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全县7镇29个社区于2月8日前顺利完成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经过换届选举,选优配强了社区“两委”班子,为社区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目前,全县29个社区选举产生社区主任29人,社区委员150名。社区主任45岁以下21人,占比72.4%,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6.2岁;居委会成员平均年龄36.6岁,较上届下降5.67岁;社区主任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27人,占比93.1%,较上届提升28.6%;社区委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142人,占比94.7%,较上届提升29.6%;实现了社区“两委”成员年龄学历“一降一升”目标。压实工作责任,挂图作战推进社区治理,各成员单位按照《xx县关于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分工方案》要求,对标对表任务清单,挂图作战,紧盯各项目标任务,认真履职,切实抓好社区治理推进工作。一、二季度,全县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1+6”任务清单已基本完成。严格落实社区准入制,切实为社区“减负”,要求属于基层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乡(镇)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严格落实社区事项“准入制”,须经县级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方可进入,特别是需社区协助的新增事项,严格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由相关部门(单位)为社区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清单以外的工作事项,社区有权拒绝。持续开展社区治理“减负增效”,对照自治区确定的服务事项和证明事项清单,厘清社区职责,将原有的61项服务事项精简为43项,清理18项;将原有的71项证明事项精简为12项。精简整合标牌台账及信息网络,为社区“瘦身”,进一步清理各部门(单位)在社区设立的工作机构和加挂的各种牌子,全面清理社区乱挂牌问题。目前,社区门头只悬挂三块牌子,即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支部委员会以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整合社区办公场所上墙制度,取消不切实际、多余、过时和重复制度。大力压缩基层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求社区参加的各类会议和活动;减少和整合内容重复、形式雷同的针对社区的各类台账和材料报表,最大限度减少纸质台账,实行电子化管理和报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