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医药2023年1月第54卷第1期FujianJournalofTCMJanuary2023,54(1)中医药治疗放射性膀胱炎研究进展翁剑飞*,陈慧军(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3)摘要:通过梳理、分析、总结近年来有关放射性膀胱炎(RC)的中医药文献,对其病因病机及其相关治疗研究进展进行阐述。RC病变初期,多以热毒之邪为主;病变中期,多以瘀热夹浊毒为主;病变晚期,多以虚实夹杂为主。故疾病初期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化浊解毒;疾病后期治以扶正祛邪、健脾补肾。关键词:放射性膀胱炎;凉血止血;利水通淋;中医药;研究进展放射性膀胱炎(radiationcystitis,RC)是恶性肿瘤放疗后因射线照射,对膀胱黏膜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和功能障碍的严重并发症。该病以膀胱固有层水肿、充血和炎症为主要病理改变,以尿频、尿急、尿痛伴有顽固性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1]。RC在放射治疗中的发病率已经超过5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2]。目前,现代医学对RC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高压氧、膀胱灌注和手术介入等[3],上述治疗方法在短期疗效改善较明显,但容易反复。近年来,中医药治疗RC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尤其能有效减少病情反复,这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仍缺乏规范化治疗的方法。故本文阐述中医药对RC的认识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研究,以期为该病寻求可靠的治疗方案。1中医对RC的认识根据RC的临床症状表现及特点,中医学将其归纳为“热淋”“血淋”范畴。《景岳全书》曰:“淋之为病,小便痛涩滴沥,欲去不去,欲止不止者是也。”又如《诸病源候论》云:“小便出少起数,小腹弦急,痛引脐是也。又有石淋、气淋、热淋、血淋、寒淋。”将淋病分为石淋、气淋、热淋、血淋、寒淋。疾病初期,表现以尿频、尿急、尿痛等热淋为主,随着病情的加重,在基础上伴随血尿为主的血淋表现,提示了热毒之邪进一步深入,灼伤血络,疾病后期,日久致气阴两虚。2病因病机放射线作为外邪,根据其致病特点,可将其归属“火毒”“热毒”[4-5]。放射线直中膀胱,热毒结于膀胱,致膀胱气化功能失司,小便失常。病变初期,多以热毒之邪为主,热毒之邪为阳邪,阳邪易伤津液,煎熬津液成痰湿,痰湿易阻碍气机,加重病邪深入;病变中期,多以瘀热夹浊毒为主,热毒进一步入于血分,热邪搏结于血分,灼伤血络,血溢脉外成瘀,瘀热相互搏结;病变晚期,多以虚实夹杂为主,随着病情的加重,实邪等进一步消耗气、血、津液,加之该病本身癌病状态,正气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