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卷第2期干旱区资源与环境Vol.37No.22023年2月JournalofAridLandResourcesandEnvironmentFeb.2023文章编号:1003-7578(2023)02-142-08doi:10.13448/j.cnki.jalre.2023.045干热河谷陷穴形态特征及成因分析*徐婷1,2,3,杨丹1,2,3,舒成强1,2,3,冯建平1,2,3,张斌1,2,3,蒋良群1,2,3(1.西华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充637009;2.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干旱河谷土壤侵蚀监测与控制工程实验室,南充637009;3.大小凉山干旱河谷土壤侵蚀与生态修复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喜德616753)提要:陷穴是干热河谷常见潜蚀地貌的类型之一,对侵蚀沟发育及工程建设均具有重要影响。为刻画干热河谷区陷穴的形态特征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文中基于野外实地调查,在建立陷穴形态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陷穴的平面及剖面形态特征,同时综合分析了土层性质、地形、气候等因素对陷穴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干热河谷典型陷穴平面形态以圆形和椭圆形为主,平面面积相对较小,但其形态复杂程度差异较大。2)陷穴主要以侧蚀为主,下蚀为辅,且剖面形态大都为U型,其中长轴剖面以上倾型为主,短轴剖面以右倾型为主。3)地层的层间差异,土壤的强崩性以及强分散性相似,为干热河谷以及黄土高原上陷穴的下伏的潜蚀管道提供了条件,使得两地陷穴的发育过程相似,从而导致平面形态相似;而影响两地陷穴发育的节理裂隙的主要类型不同,使得其发育规模有所差异;此外,干热河谷的地形和气候通过改变水动力条件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陷穴剖面形态的变化。文中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认识干热河谷陷穴的形态规律及其形成机制,为陷穴治理提供科学基础。关键词:陷穴;形态特征;成因分析;干热河谷中图分类号:P642文献标识码:A洞穴侵蚀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独特且重要的土壤侵蚀方式之一,陷穴是洞穴侵蚀的一种[1]。陷穴常常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对交通运输、各类地下输送管道、拦蓄水工程等建构筑物构成了不同程度威胁[2-3]。国内外对陷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侵蚀成因、发育过程、形态特征等方面[4-6]。有关陷穴的侵蚀成因,大致分为以罗来兴等[7]为代表的机械成因说和以陈传康等[8]为代表的化学溶蚀成因说以及以陈永宗等[9]为代表的多因素成因说。陷穴的发育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其中,不同学者根据影响因素在陷穴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先后和主次,对陷穴的发育阶段进行了不同的划分[10-11],并发现不同发育阶段的陷穴,其形态特征和危害程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