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卷第1期临沂大学学报2023年2月Vol.45No.1JOURNALOFLINYIUNIVERSITYFeb.2023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多次强调:高校立德树人要发挥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高校专业课程需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同向同行。[1]教育部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和2020年《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都要求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高等教育全过程,专业课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知识传授与立德树人的融合统一。[2]正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学术界展开了轰轰热烈的大讨论。从微观视角探讨某门课程或某个专业的思政元素。倪成伟(2017)、何衡(2017)、陈辉林(2017)、吕玉龙(2017)、马婷婷(2018)、汤玫英(2020)等从历史、传播学、艺术学、语言、文学等文科类视角进行课程思政研究;汪猛(2020)、贾兴飞(2020)、周焱(2020)、姜兆权(2020)、夏莹(2020)、翟硕莉(2020)、刘艳萍(2020)、张俊丽(2020)等从财务、生物、医学、物理、化学等理科类视角进行课程思政研究。这些微观视角的研究文献基本上谈的都是专业课教师思政元素教学的个人体会与经验,尚缺乏理论上的提升及规律的总结。从宏观视角探讨课程思政。高德毅(2017)、忻平(2016)、虞丽娟(2017)等探讨了课程思政的理论体系构建;曹文泽(2016)、邱伟光(2017)、陆道坤(2018)、闵辉(2017)等探讨了课程思政推进的意义与价值。这些研究文献虽然讨论较热烈,但是没有揭示出较成熟的理论及规律。从中观视角探讨课程思政。高燕(2017)、刘淑慧(2017)、李国娟(2017)、何红娟(2017)、陈道武(2017)等学者从理论高度及管理者的角度在经验层面多有涉及专业课发掘思政元素的路径这一关键问题,却仍缺乏理论本质的抽象提升。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的发掘路径研究———以语言学概论课程为例金枚(赤峰学院文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摘要:以兼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双重课程属性的语言学概论作为个案,结合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专业课思政元素的探讨,努力探求专业课思政元素发掘路径的普遍特征及规律,形成专业课思政元素发掘的两大路径:人文精神和科学思维。关键词:专业课;思政元素;发掘路径;人文精神;科学思维中图分类号:G4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6051(2023)01-0133-05DOI: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