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商管理制度篇一:供给商管理制度供给商管理制度1目的为标准供给商管理,建立平安、稳定的供给商队伍,确保本企业能得到及时、长期、稳定的高质量的物料和效劳,防止外购原材料、零件、设备的原因影响产品的质量以及平安事故,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长期向本企业提供原辅材料、零部件、设备以及配套效劳的所有供给商。3职责3.1采购部门负责对外原材料的采购、供给商资质鉴定、信用等级评价。3.2质量部负责采购产品的抽样检验工作,对供给商品质体系进行评估与定期稽核。3.3总经理负责批准合格供给商名单。4内容4.1实施程序4.1.1采购部门负责对供给商的管理,生产、质量、技术等部门予以协助。4.1.2采购部门进行初步调查,填写供给商根本资料表。调查内容包括供给商的供货水平、产品质量状况、价格水平、生产技术水平、财务状况、信用状况和管理水平等。4.2样品需求与样品确认4.2.1如企业有样品需求,由采购部门通知供给商送交样品,采购人员需对样品提出详细的技术质量要求,如品名、规格、包装方式等。4.2.2样品应为供给商正常生产情况下的代表性产品,数量应多于两件。4.2.3样品在送达企业后,由企业的设计部门、质量部门完成对样品的外观、性能指标等质量方面的检验,并填写样品确认表。4.2.3经确认合格的样品,需在样品上贴上样品标签,注明合格,标识检验状态。4.2.4合格的样品至少为两件,一件返还供给商,作为供给商生产的依据,一件留在质量部,作为检验的依据。4.3管理评审4.3.1质量部对供给商根本资料表进行初步评价,挑选出值得进一步评审的供给商,召集本部门、采购部门及技术部门,对供给商进行相关评审。1〕企业根据所采购材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将采购采购材料分为关键、重要、一般材料三个级别,不同级别实行不同的控制等级。2〕对于提供关键与重要材料的供给商,质量部要组织采购部、技术部对供给商进行现场评审,并由质量部填写供给商综合评价表,采购部、技术部签署评审意见。3〕对于提供一般材料的供给商,无需进行现场评审。4.4合格供给商名单4.4.1采购部门将相关供给商资料经过筛选后,报送企业最高管理者批准,并列入合格供给商名单。4.4.2原那么上一种材料,需准备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合格供给商,以供采购时选择。4.4.3对于唯一或独占市场的供给商,可直接列入合格供给商名单。如客户提供供给商名单,采购部必须按客户提供的供给商名单进行采购,客户提供的供给商名单直接列入合格供给商名单。4.4.4合格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