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艺173从文明存在开始迄今,中国的生产造物活动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考工记》就是这样漫长沧桑历史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考工记》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一部系统记述手工业生产技术与经验的专著,是一部具有重要哲学和美学思想价值的著作,其中的造物美学在当代设计美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考工记》是我国已知的第一部系统的古代手工业技术专著,较为完善的系统化总结了当时的科学技术规范,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学者对《考工记》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挖掘、注释或深刻解析,尤以在古代科学技术研究的方面为最,对其中造物美学的研究却寥寥可数。但它与当今的艺术设计、器物制作、工艺美术都存在着诸多重合的部分。在古代美学的研究上来看也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因此,就“美学”为立足点,竖向挖掘《考工记》蕴含的美学原则是有深刻意义的,对当代的设计美学也将存在诸多启迪。一、《考工记》在美学领域的影响地位(一)中国最早的设计制作技术的范本从历史的角度纵向来看,《考工记》是对中国古代手工技艺、设计制作技术的最早的厘清、展示之作。它将古代传统的设计制造分门别类地规划清晰,并介绍了各个种类当时的工艺技术状况。首先,《考工记》全文近万字,共分为两个部分。上卷赘述了国家的六种工种,另对各个地方的精湛工艺进行了介绍。再而,队于技艺方面来说,书中分为七个部分,结构严谨、分类明确。其部分的开篇即总论,介绍了该书籍的撰写综述;紧随其后五个部分即为分篇,分别为攻木、攻皮、设色、刮摩、搏埴五个部分。其次,《考工记》一书中也包含着对天文地理知识的讲解,“橘逾淮而北为枳”“貉逾汶则死”等古言俗语就是出自《考工记》一书。鉴于当时的防御以及捕猎水平有限,书中的“梓仁”部分、对活跃的动物进行的大体分类是十分不易的。书中将动物兽类分为了羽、鳞、赢、脂、膏等五大类,也包含了我国最早对“小虫”即昆虫形态和动态的捕捉描述。书中甚至还有对包括二十八宿体系、四象学说等天文知识的完整记载。管中窥豹地来说,不仅是一本古代对手工技艺制造方面的专著,也是一本对当时自然科学知识的介绍书籍。工种分类、天文地理、生产生活、制作技艺等广泛的内容,它为当时及其后世的工艺美术设计提供了可资操作的规范和标准,同时又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手工设计的记录文献,这也使它被奉为中国古代造物设计书籍的执牛耳者。(二)古代传统美学研究价值中华上下五千年,以现有的技术手段与对历史的研究,也有一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