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评论》发放租房券缓解大城市新市民住房困难:理论基础、国际经验与政策构想*龙婷玉王瑞民新市民的住房保障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活力与发展。源自美国的租房券,是住房短缺状况缓解后的租赁支持政策:通过发放住房消费券,让中低收入者搬进“基本体面”且可负担的住房。相比于住房实物补贴和现金补贴,租房券能更好地改善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福利。在制度安排上,租房券补贴直接支付给房东,数额为家庭可负担的合理租金上限与公平市值租金间的差额,参与租房券计划的租赁房质量须符合特定的设计与安全标准。从政策效果看,租房券显著降低了参与家庭的住房负担,有利于改善其居住环境、分散贫困和提升人力资本。我们认为,将租房券引入中国的时机已经成熟。创造性地探索为符合条件的新市民发放租房券,有望更好地盘活存量房源、增加合意的租赁住房供应,提升租住品质。不妨率先在住房供过于求或总体平衡的城市试点发放租房券,住房总体短缺的城市可在增加租赁住房供应的基础上适当发放租房券。短期内可将用于住房实物补贴的存量资金转为租房券补贴,未来的增量补贴则应以租房券为主,从而实现住房补贴政策的渐进式结构性转变。各地租房券具体的申请资格、支付标准,应由地方政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来决定,还应加强租房券监测与评估,在实践中动态优化租房券政策。关键词:新市民租房券住房保障政策构想住房市场化改革二十多年来,中国普遍的住房短缺状况已经显著缓解,但大龙婷玉系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王瑞民(通讯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Email:cauwrm@foxmail.com。*本文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度重点课题“租赁住房发展的重点、思路和政策研究”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农民获得更多土地财产权益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的支持”(项目编号:17ZDA0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感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王微、任兴洲、邓郁松、包月阳等同仁的建设性意见,以及匿名审稿人的批评与建议。当然,文责自负。90发放租房券缓解大城市新市民住房困难:理论基础、国际经验与政策构想国际经济评论/2023年/第1期城市的新市民[1]、青年人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保守估计,目前以农民工、新毕业大学生为主体的新市民租赁群体总规模达到1.6亿人。[2]租住是大城市新市民解决居住需求的低成本方案,但面临租金负担重、居住条件差、租赁关系不稳定等多重挑战。对很多年轻的新市民而言,收入中的租金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