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机构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罗婷1国珈畅2刘迟2(1.台湾政治大学社会i作研究所,台湾台北116011;2.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社会学院吉林长春130024)[摘要]本研究聚焦东北地区社会工作机构发展这一主题,基于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CSWL2019)数据库,以生态系统理论为研究视角,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维度对东北地区251名机构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倦怠现状与影响因素展开探究。研究发现,东北地区的机构社会工作者在情感耗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情感耗竭方面,微观系统的心理健康和职业认同因素、中观系统的朋辈群体对其职业的看法,以及宏观系统方面社会工作机构的工作量与薪酬待遇为其显著影响因素;与机构社会工作者去个性化维度主要相关影响因素是心理健康因素与机构领导的支持;在社会工作者低成就感方面则主要受到心理健康和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作用a本研究同时发现了东北地区与南方地区机构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差异性,即宏观系统中督导、主管和最高领导的支持成为东北地区的显著影响因素,本文在结合东北地区“典型单位制”背景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东北地区机构社工职业倦怠生态系统理论[作者简介]罗婷,台湾政治大学社会工作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国珈畅,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区社会工作;刘迟,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社区社会工作。[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〇〇87672(2023)01004315引言近年来,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工作人才队f五建设也受到较大关注^中共中?本戈澡到北窥师范大學笨晔安老师与华細:C太学何翥糍老师的指点,在此讓承诚挚的徽意。文費自负043iin'社会工作央、国务院出台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是明确指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应作为“国象六支主要的人才队伍之一I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社会工作行业人才的大量流失<3比如2009年北軍“大学生社工计划”实施1年后,其中的人员流失率接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