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伦理审视*①武文凯(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44)摘要:伦理学是理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视角。共同富裕的精神生活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景,它“绽出”于人本逻辑之上,并在现实性上表征出物质伦理、行为伦理与发展伦理。新时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推进在伦理上面临一些困境,主要有精神产品的“需求——供给”伦理困境、精神生活的“物化——升华”伦理困境、精神富裕的“部分——全局”伦理困境。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伦理困境的总体破解与超越,需要我们将人民至上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伦理指向契合在一起,实现“精神产品——精神生活——精神富裕”的有序发展与良性循环,进而使富裕的精神生活更为广泛、更为公平地惠泽全体人民。关键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人本逻辑伦理表征伦理困境伦理方案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4641.2023.04.06价值目标的设定,体现着主体对现实问题的理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为一种理想、一种愿望,一方面是对当前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伦理困境的深刻反思,另一方面又从“应然”逻辑为精神生活的发展敷设出一条伦理之道。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1]目前,学界既有从实质内涵、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实践进路、测量指标等维度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进行学理性的探讨,也有将其与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结合在一起进行伦理学的透析。诸多研究为我们从不同方面理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立足学界详实而丰富的理论成果,我们仍有必要进一步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为一个单独的议题撷取出来,进行伦理学意义上的发问:何种精神生活是善的、值得追求的?边缘群体、弱势人群是否具有共享精神果实的可能性?人们获取精神产品的行为怎样才算是正当的?进而言之,只有将共同富裕的精神生活当作善的、值得追求的生活,才能给予边缘群体、弱势人群共享精神果实的合理性,使所有人以合乎人本逻辑的方式获得精神产品的滋养。通过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进行这样的伦理审视,将有助于系统地破解新时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伦理困境,使人民群众在精[收稿日期]:2023-05-25[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党建话语体系的逻辑建构和方法研究”(20BDJ44)、中央高校基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