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5日,上海,全国各地的游客参观中共一大会址。开辟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新境界习近平文化思想则将马克思主义“魂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有机结合,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文|洪向华杨佳惠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重大思想的形成和提出,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新篇章,是“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背景下,正确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我们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坚实基础任何一种科学理论或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其形成必然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渊源。一、揭示了内在文化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活动。一切伟大的文化创造都源自人民群众的劳动生产实践,劳动创造了文化,不论是物质形态的文化还是观念形态的文化,都是劳动的创造物。人民群众是劳动的主体,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他们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马克思指出,整个世界历史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由此可见,马克思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科学揭示了文化的内在本质,人民群众作为实际的劳动创造者创造了现实而具体的人类社会历史,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坚实基础。二、揭示了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伴随着人类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文化的产生及其发展、变迁都是实践过程的外部表征,是随着人的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恩格斯指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马克思、恩格斯从人们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