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卷第6期2023年11月Vol.76No.6Nov.2023173~184开放科学的价值观与制度逻辑陈传夫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探索成本增高、知识鸿沟加剧,原创发现放缓对科学交流体系带来挑战,催生了全球开放科学运动。开放科学演进呈现社会正义与功利主义多元诉求交织特征。构建开放科学制度应坚持质量诚信、公平公正、多样包容等知识价值观,以公共利益为根本,从科学正义、科学效率、科学信任、科学合作与科学监管维度构建我国开放科学的制度逻辑,加强开放科学机制建设,有效参与国际开放科学治理,为全球开放科学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关键词开放科学;科学交流;价值观;制度逻辑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20(2023)06-0173-1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340)科学是人类追求真理的公共事业。早在1605年近代科学建制化之初,被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1](P331)的思想家培根(FrancisBacon)就在其著作《学术的进展》中赞颂知识的价值,提出政府应当投资学术性研究,从而使国家富强[2](P36-57)。社会学家罗伯特·金·默顿(RobertK.Merton)认为科学建制的目标是“扩充正确无误的知识”,提出“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与“有条理的怀疑主义”规范[3](P6-15)。这些规范要求科学家为增进普遍知识而公开科学发现。但是,20世纪末以来,由于科学探索的成本增高,知识鸿沟加剧,学术交流危机挑战科学与知识生产公共价值,催生了全球开放科学运动。开放科学得到广泛支持,构建我国开放科学制度受到广泛期待。然而,制度落地还需先回答开放科学价值观等关键理论问题。本研究拟通过系统调查,抛砖引玉,探寻开放科学的价值逻辑,为开放科学制度建设提供参考。一、相关研究进展1939年,著名科学家贝尔纳(J.D.Bernal)在《科学的社会功能》中强调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指出科学事业“已经变成巨大的工业垄断公司和国家都加以支持的一种事业了”,就其性质而言“从个体的基础上转移到了集体的基础上”,科学不仅同发现真理有关,同时也具有实用的社会价值。应通过规划和自由的有效结合,提升科学研究活动的效率[4](P380)。波兰尼(MichaelPolanyi)提出了“科学共和国”思想,主张通过科学共同体的内部自治保证科研的秩序和产出,促进社会其他目标的实现[5](P168)。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后,全球科学发展变得更加迫切。一方面,战时积累的大量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