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JINEDUCATION13开创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新格局■康万栋康万栋,曾任天津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主任,天津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现任华师研究院特聘专家、河北省学校文化研究会特聘专家。党的十九大以来,基础教育协同发展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取得了很大进展,成效显著。2023年5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石家庄市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推动京津优质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同河北共享”,对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使命。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推动京津基础教育资源同河北共享,开创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新格局,对于优化基础教育区域布局,增强教育发展活力,实现基础教育优势互补,对于促进京津冀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构有效的协同发展机制,是开创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新格局的关键。近几年,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基本上还处于一种浅层次的、点对点的初级协作状态,很多协作还处于一种摸索之中。要推动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深入、扎实、有效发展,需要京津冀的教育主管部门共同建设协作的组织机构或管理部门,建构多方协作互动平台,有定期的沟通和交流项目。为此,各方还必须共商协作的共同愿景,拟定相关合作章程,甚至提供必要的相关资金来支持协同发展工作。要形成稳定的、可持续的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关系,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共享目标:参与各方的成员对目标比较明确且高度认同。(2)互惠互利:协同的初衷是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而且只有在协同的行动中才能使各自所追求的价值最大化。(3)分工协作:协同发展的过程是一种分工合作的过程,这就要求每一个参与方必须对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有明确的把握,以及对任务在整体目标中的地位与价值有清晰的认知。拟定系统的协同发展规划,是开创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新格局的顶层设计。在搭建各方协同、交流、互动的平台后,进一步深入协同发展,就需要做出系统的规划。2019年,三地教育部门联合发布了《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对于促进三地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新的形势下需要拟定新的协同发展规划。协同发展规划的制定,要有各方的充分交流协商,充分考虑多方的利益诉求,才能保证协同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从而在更高的层面实现优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