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聚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识谱能力广东省深圳市布心小学林玲【摘要】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在接触音乐的同时形成初步的印象,提高识谱能力,掌握各种节奏符号、音乐的记号,习得正确的记谱方法,掌握一定程度的音乐听辨能力,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造等实践活动,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关键词】音乐教学核心素养听觉训练音乐体验识谱能力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乐谱识读”是《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表现类”艺术实践的学习内容之一,也是小学生音乐学习中的必备技能之一,具体包含要求能掌握各种节奏符号、音乐的记号,掌握正确的识谱方法,在此基础上推动模唱、视唱的教学,掌握一定程度的听辨能力,能够更好地感知音乐和表现音乐,拥有音乐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很多小学生很喜欢音乐,他们会在接触音乐的同时形成初步的印象,但是由于小学生的音乐基础较为薄弱,从而导致他们对音乐基本要素的辨识能力较差,只能从是否好听的角度对音乐作品进行判断,对音乐作品的节奏与曲调无法深入感知。另外,小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也只能根据自己听到的内容进行演唱,至于唱得准不准、哪个地方出现失误还没有足够的认知。良好的识谱能力能够激发学生深入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是学生进入音乐这座殿堂的敲门砖,也是今后在音乐发展道路上的奠基石。通过提供有益的音乐课程,教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音乐欣赏、表演和创作等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和知识,并教给他们正确的识谱技巧,丰富他们的经验和知识,让他们更深入地体验音乐的魅力。一、读懂课标,明确乐谱识读要求为了更好地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识谱教学任务,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非常清楚《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各学段“乐谱识读”的具体要求。识谱教学的总体要求为“认识节奏符号、音名、唱名、音符、休止符及常见的音乐记号”“识读或拍击节奏谱、模唱旋律、视唱乐谱”。第一学段(一至二年级):学生们将学习一些基础的音乐概念,包括节奏符号、锣鼓经、基本唱名和常见的音乐记号。学生通过模仿来学习这些概念,在音乐中发现它们的作用。由于第一学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因此他们的思维方式更多地依靠具体的形象来表达。第二学段(三至五年级):通过歌曲的表现,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名、歌手、音符以及常见的音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