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迪等:竞速类滑冰运动员比赛成绩与冰质条件、特征相关性研究第5期肇庆学院学报JOURNALOFZHAOQINGUNIVERSITY第44卷第5期2023年9月Vo1.44,No.5Sept.2023收稿编号:2023.06.16.0003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F0306804);哈尔滨体育学院科研启动项目(RC21-202204)作者简介:吴迪(1989-),男,吉林怀德人,哈尔滨体育学院讲师,硕士.通信作者:穆亮(1982-),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体育学院教授,博士.在冬季奥林匹克竞技中,我国冰上项目一直具有较强的竞争力[1].影响冰上项目运动员成绩的因素十分复杂,除了运动员自身的比赛节奏、步速[2]、身体素质、技战术运用[3]等因素之外,冰场质量也是影响运动员稳定发挥竞技运动水平的重要条件.相对间冷系统而言,直冷制冰技术可以保证冰上运动项目场地冰面温度均匀[4],并且冰面温差不超过±0.5℃.冰面温差越小,冰面的平整度和稳定性就越好,也就越可以保证短道速滑赛事冰面的质量优质率.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绿色、科技冬奥为契机研发、设计和建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机组,在首都体育馆冰场进行示范应用,服务冬奥会和国家冰雪战略,这是自1924年法国夏蒙尼第一届冬季奥运会迄今为止首次采用的制冰技术,碳排放量接近于零,突出了北京冬奥会“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的特色.因而,这项技术的应用不仅回应了《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奥林匹克2020议程》等环保共识[5],而且满足了“十四五”能耗“双控”,2030年前碳达峰[6]以及全民健身冰雪运动的可持续开展[7]等3个方面的要求.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不仅与常用制冰工质的全球变暖潜能值(GWP)差异较大[8],而且可以保障短道速滑赛事冰面的质量优质率.由于冰场场地相关因素,特别是冰质条件对运动员的竞技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针对竞速类冰上项目的主要冰质特征需求以及成绩相关性进行梳理,旨在为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应用提供参考.1研究方法1.1文献资料查阅冰壶、滑冰以及冰球等国际冰上运动项目协会有关竞赛规则,整理各项目对冰质要求的主要参数竞速类滑冰运动员比赛成绩与冰质条件、特征相关性研究吴迪,穆亮,贺鹤,赵明元(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要:北京冬奥会冰上项目场馆采用CO2跨临界直冷循环技术,不仅可以减少炭排放,也可以有效保证冰道表面的平整度和稳定性.本研究通过分析2022年北京冬奥会及相关世界锦标赛短道速滑比赛场馆的冰面质量指标与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