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畜牧兽医2023年第44卷92精油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宋雪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0000)摘要:精油是利用物理、化学手段,从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等部位提取的具有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混合物,具有抗菌、抗炎和抗氧化的特性,可改善饲料适口性,提高畜禽采食量和生产性能,促进畜禽的生长发育。因此,精油作为替抗绿色饲料添加剂,大量应用于畜禽饲养中。本文综述了常用精油的分类、作用机制及在畜禽饲养中的应用,旨在为精油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关键词:精油;替代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畜禽生产中图分类号:S81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733(2023)11-0092-0320世纪40年代,链霉素首次被发现,其在治疗肺结核上表现出高效活性。由此,不同种类的抗生素相继被发现,在畜牧生产中被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然而,抗生素的大量和过度使用,带来的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危害畜禽机体健康,其畜产品给人体健康也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抗生素替代物的研发已迫在眉睫。精油来源于天然植物,作为一种安全、高效和绿色的新型添加剂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1精油的分类根据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将其分为两大类:萜烯类化合物,代表精油为香芹酚、百里香酚等;苯丙烯类化合物,代表精油为肉桂醛、丁香酚等[1]。其中,根据萜烯类化合物是否存在环结构、双键、含氧来区分其来源;根据碳原子的数量,分为包括单萜(C10H18O)、倍半萜(C15H22O)和二萜(C20H34O3)[2]。在畜禽生产中应用的精油有香芹酚、百里香酚、柠檬醛、丁香酚和肉桂醛[3-4]。丁香酚为苯丙烷衍生物,不同来源的精油中大多存在该活性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真菌、抗病毒和抗炎等多种药用活性,还能抑制临床中分离幽门螺杆菌的生长[5-6]。2抗菌作用机制2.1病原菌胞内物外泄精油可引起病原菌细胞壁损伤、细胞质膜损伤、细胞质凝固和膜蛋白破坏,导致胞内重要内容物外泄。例如,萜烯类化合物香芹酚和百里酚通过增强病原菌细胞膜的敏感性,造成细胞膜严重损伤,破坏质膜完整性,导致胞内物质外泄,最终杀灭病原菌细胞[7]。2.2脂溶性质精油中的萜烯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呈脂溶性,这使得其在病原菌细胞膜穿透中发挥重要作用[8]。典型亲脂性结构的香芹酚和百里酚,与病原菌膜中的脂肪酸链结合,导致膜膨胀,流动性增强,菌膜遭到破坏引发死亡。2.3官能团作用精油中的羟基或烷基的位置与抗菌活性密切相关[9]。丙酮醇可以作为跨膜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