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卷第1期2024年02月doi:10.16018/j.cnki.cn32-1499/c.202401012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YanchengInstitute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Vol.37No.1Feb.2024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革命文学(1918一1949)述评戴荣,梁瑾(西安美术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陕西西安710000)摘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过程与现代文学的发展同向同行,其中革命文学的诞生与发展,在反复论证与不断调整中获得成长。1918至1926年兴起的新文学运动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起到重要的作用;1927至1936年间的左翼文学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1937至1949年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对现代文学创作的影响为研究内容,以不同时期代表性作家的文艺思想主张为切入点,揭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影响。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革命文学中图分类号:1206.5回顾20世纪初到1949年的中国文艺思想发展历程,从中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日趋突显。早期欧美文艺风潮传人国内,年轻的中国作家们受此启发,积极拓展创作内容空间,在写作风格方面极力模仿借鉴,形成了最初的流行趋势。随着国内社会矛盾的变化,一部分具有历史使命感的作家投身到为民族为社会的创作理想中,“为人生”派成为主流。但随着革命形势的急转直下,早期的文艺观念被逐步抛弃,中青年作家逐步聚集到革命阵营周围,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标准,以批判式的视角重新审视文学创作的现实需要,最终逐步形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中国文艺发展道路的指导和引领。一、1918一1926:新文学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既是文学自身求变的结果,也受到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重要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外国文艺思想的涌人,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胡适、陈独秀等人早年提倡“文学革命”主张时,就以效仿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为手段,最收稿日期:2023-11-12基金项目:2022年度西安美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22RZ03)。作者简介:戴荣(1981一),女,陕西西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092(2024)01-0064-05终推动了新文学的诞生和发展。在发展新文学的过程中,各家的理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外国文艺思想的影响。观察俄国的历史经验,即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