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研究·老年前期人群自我养老准备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张佳惠1,3,庞书勤1△,蔡憐环2(1.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福建福州350122;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建福州350003;3.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摘要]目的建立科学、系统、可操作的老年前期人群自我养老准备测评指标体系。方法2021年1-3月在文献回顾和前期质性研究的基础上,构建老年前期人群自我养老准备的概念框架并设计初期条目池,编制专家函询问卷,采用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由18名老年护理及其相关领域专家对此指标体系进行函询并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00%和94.44%,专家权威系数为0.871,最终形成包含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67个三级指标的老年前期人群自我养老准备测评指标体系;总量表肯德尔协调系数由0.147增长至0.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前期人群自我养老准备测评指标体系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关键词]老年前期人群;自我养老;养老准备;德尔菲法DOI:10.3969/j.issn.1009-5519.2023.20.028中图法分类号:R-1文章编号:1009-5519(2023)20-3552-05文献标识码:B据调查,从2012年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从1.94亿增长至2.64亿,养老负担日趋增大[1-2]。有研究显示,45~59岁的老年前期人群新陈代谢减慢,脑细胞数量减少,身体多项组织、器官逐渐走向衰老,其健康状况和经济水平将直接影响老年期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我国整体老龄化进程[3-5]。养老问题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其根本挑战是养老资源的丧失[6]。面对当前社会养老资源不足、家庭赡养逐渐弱化的现实困境,重视自身养老能力,做好养老准备,开展自我养老,是应对养老风险的关键[7-8]。因此,提高老年前期人群自我养老准备是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责,相关测评工具不可或缺。然而,目前与“自我养老准备”有关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内外尚未有从老年前期人群出发,全面评估其自我养老准备的量表,现有的与“老年期准备”相关的测评工具更多的是探讨老年人或者临退休人员的退休准备情况,或是针对某一具体的领域评估个体的退休规划与进展,普遍存在评价内容不全面、样本局限、可信度较低等缺陷[9-15]。因此,课题组在概念分析的基础上,以马斯洛需求层次论、Orem自理理论、预先应对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结合前期质性研究结果[16],将“自我养老准备”界定为老年前期人群为规避衰老带来的丧失事件风险、满足日后老年期的各种需求、确保老年生活质量,所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