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慢病管理老年人是心律失常的高发人群,比较常见的就是缓慢性心律失常。起搏器是一种可植入人体的电子设备,用于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不可逆心脏起搏和传导障碍,它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治疗技术,结合了生物工程、电子、微型计算机和临床集成。目前起搏器已经开始逐渐应用到缓慢性心律失常和非心电性疾病的治疗中,如颈动脉窦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每年在世界各地被用于挽救数百万患者的生命。永久性起搏器是由一个脉冲发生器和电极导线组成的,主要是在胸前的皮下囊袋中将起搏器的脉冲发送器植入,然后帮助心脏跳动。很多老年人或家属听到“永久”两个字,就觉得起搏器可能要一直在体内,但事实并非如此。起搏器都是有电池的,电池的电力都会消耗完。植入了永久起搏器的老年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以避免出现并发症或者起搏器故障。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电极导管移位、囊袋感染、疼痛等。另外,患者植入起搏器之后要卧床休息,很容易出现便秘、头晕等情况。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植入了永久性起搏器的老年患者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活动幅度不要过大,注重循序渐进(1)植入永久起搏器24h内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术后3天最好卧床休息,3天之后可以逐渐进行活动,可以适当下床活动。同时,还需对患者的病房进行消毒。(2)将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体内的第一周,患者植入一侧的手臂能够进行轻微的活动,但注意手臂不要举太高,也不要向身体后侧做伸展运动,因为高举臂的时候,可能出现导线拉伸,引起起搏器导线脱位,从而导致起搏器功能障碍。此外,不要剧烈咳嗽或者深蹲上厕所,避免电极发生脱位。在沐浴的时候,千万不要用毛巾搓手术区域,避免对皮肤造成损伤,导致手术部位发生感染。(3)术后的1~3个月,大体上进行适度运动是没有影响的,但还不能进行剧烈运动。可以做一些家务活,如洗碗、扫地等,也可以做一些运动强度比较低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4)术后3个月以后,电极固定良好,不太可能发生脱位,但仍然要避免剧烈地振动运动,如跳绳、对抗性游戏、用植入一侧的手快速切菜或用力搓洗厚重的衣服。还应该避免进行俯卧撑或吊单杠等运动。腹部植入起搏器的老年患者也应尽量避免做体操或进行会对腹部造成压力的运动。(5)起搏器植入一侧的手臂要避免大幅度外展、用力甩手及手臂负重超过5kg的运动。◎远离磁场干扰(1)避免接近雷达区、电视发射台、广播天线禁区、大型电动机、链锯、割草机、电压输电线路、发电厂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