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化研究教育教学75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内涵、原则与路径探索苏秋萍(广西民族大学,南宁,530006)【摘要】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体现为育人价值取向、育人动力、育人精髓、育人路径,外语课程思政的原则阐释为以人为本、润物无声、自然性、有机融合原则,外语课程思政的实施依托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团队、实践育人平台等方面。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有助于实现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国际化外语人才战略目标。【关键词】外语课程思政;内涵;原则;路径一、引言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人民日报,2016)。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教育部,2020)。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研究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更为精英的群体,招生规模在逐年扩大。2022年9月27日,教育部“教育这十年”“1+1”第15场新闻发布会宣布:2022年我国在校研究生规模达333.2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近1倍(央视网,2022)。相对于本科阶段的课程而言,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具有更强的学术性、专业性和实践性,同时研究生也具有更强的独立性与成熟稳定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因此,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学科专业特点,构建层次递进、科学合理、类型丰富的课程思政体系,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外语作为个体感知世界、理解世界以及对外交流的重要媒介,在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实施外语课程思政教学,首先能够有效推进高等外语教育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统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语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相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容易接触外国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也更容易成为意识形态阵地的守护者。其次,随着中国大国地位的不断提升,外语人才在中国走向世界中心过程中承担着向世界推介中国文化以及塑造中国形象的使命。这些都要求外语人才必须立足中国国情、站稳中国立场,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中国政策”“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等中国元素,能够熟练地运用外语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