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健康小知识牙周病指发生于牙周组织的疾病,是口腔科的一种常见病。牙周病是造成老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因素,也是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口腔疾病。牙周病不仅与肾炎、心内膜炎、关节炎等全身疾病存在一定相关性,还是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危险因素。该病多发于老年群体,其发病率会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牙周病发病较慢、病程较长,若不给予及时治疗,可能引起牙齿脱落和咬合无力,不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还会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牙周病的表现牙周病的表现牙周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牙龈肿胀、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牙齿移位、牙齿脱落、咀嚼无力、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形成等,可伴随牙龈局部不适、牙龈疼痛、口臭、溢脓等症状。引起牙周病的原因引起牙周病的原因菌斑生物膜形成:约有半数共生菌能寄居于口腔。菌斑于牙面以生物膜形式存在,成为整体生存的微生物生态群体,使宿主防御机制与各种抗微生物治疗不易起效。当菌斑生物膜形成无法被有效控制时,细菌及其毒素可刺激牙周组织引起免疫与炎症反应,促使细胞释放大量致炎因子,导致牙周组织被破坏。口腔内部问题:当口腔存在食物嵌塞、牙结石和牙面着色、咬合创伤、不良修复体等问题时,可致牙周组织或牙体的解剖异常或存在缺陷,牙齿位置异常、错位、畸形等。这些因素可造成牙周组织损伤或促进牙菌斑生物膜形成,使牙齿更易受细菌感染或加速被破坏,促进牙周病发展。遗传因素:牙周病的发生可由多个基因相互关联并与多因素协同作用,特别是在侵袭性牙周炎的发展中,与遗传有关的宿主易感性决定着疾病的严重程度与进展。某些遗传性疾病可增加牙周炎易感性,如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白细胞减少症等。内分泌功能紊乱:牙周组织为性激素靶组织,激素水平升高可加重已有的牙龈炎症。同时,肾上腺皮质激素紊乱,可降低牙周组织抗菌能力。系统性疾病及服药因素:牙周组织炎症与破坏程度会受血糖控制效果影响,糖尿病患者牙周炎发病率与严重程度都明显高于无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环孢素类免疫抑制剂、苯妥英钠类抗癫痫药、硝苯地平类钙通道阻滞剂可诱发牙龈增生肥大,影响牙面清洁,加重牙周破坏与牙龈炎症。行为和社会心理因素:吸烟是牙周病尤其是重度牙周炎的高危因素,吸烟者患牙周炎概率比非吸烟者高2至3倍,相较于非吸烟者,吸烟者不仅牙周破坏程度更加严重,疗效更差,还更易复发,香烟中的尼古丁能引起血管收缩,使出血变得不明显,不易察觉牙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