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阅读与鉴赏”要求中增加了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显而易见,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批注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运用批注的方法,可以促进学生深度阅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什么是批注呢?简而言之,就是评论加注解的文字。一般是指阅读文章时,在文章旁白处对文章进行评论和注解,有效帮助自己掌握书中的内容。下面笔者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批注,从而让学生养成读书善动笔墨的好习惯。一、圈画批注,培养阅读技能圈一圈、画一画、点一点、勾一勾、写一写,是最常见、最重要的批注阅读方法。这些方法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乐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地将阅读引向深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会读书的学生,在阅读每篇课文时,都会留下圈、画、勾、点等读书思考的痕迹。一般在预习课文时,就可以进行圈、点、勾、画。圈出生字词,标注多音字,标出课文自然段,画一画课文或段落重点句、中心句、妙言警句,等等。二、质疑批注,促进高阶阅读读书须有疑,有疑才有思。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批注、一种思考。喜欢读书的学生,懂得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探究、去做批注,渐渐地进入高阶阅读状态。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本单元的课文既要让学生认识批注,又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批注方法阅读课文。在本单元教学开始,笔者先联系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提问策略”,同时出示有作过批注的相关图片,让学生针对课题进行提问。接着出示课文中的批注,顺其自然地引出“批注”这一概念,并且告诉学生“学贵有疑,疑贵在记”,这就是批注。然后让学生自由阅读,并交流感想。这样学生就清楚地明白了什么是批注。实践证明,质疑已融入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有价值的疑问,让教师能够了解学情,明白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赏析批注,揣摩表达奥妙《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与结构化的特点。笔者在教学《陀螺》一课时,设置了两个子任务。任务一: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心情。课堂上,笔者将任务一分成两个活动项目。活动1:指导学生品析、批注“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