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紧扣逆向设计———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路径刍议刘知宣(山东省日照市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山东日照276827)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度推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所有教师的共识。小学数学学科素养主要包括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模型意识等几个方面,集中反映了课程育人价值。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一个庞杂且长期化的工程,传统知识本位、填鸭灌输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素质教育需求,基于逆向思维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或将成为新的突破口。为此,文章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聚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客观要求,简要概述逆向教学设计的思路与意义,并基于实例探索逆向教学课堂实践路径,以期为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逆向教学设计;课堂实践逆向教学设计是一种基于理解性学习的实用育人理念,强调以学定教,摆脱了传统以知识点或知识团为导向的活动建构思路,主张突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先基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确定学生预期学习结果,再思考评价体系建设,以有效的评价为支撑来鉴定学生素养的发展深度,最后设计优化相应教学活动。小学数学作为一门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学科,肩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使命,长期实践表明,常规依参而教的教学模式难以充分满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逆向教学设计体现出鲜明优势,为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值得所有小学数学教师思考和学习。一、逆向教学设计思路与意义(一)逆向教学设计思路逆向教学设计源于美国“UbD教学理念”,主张引导学生理解性学习、深度性思考,在清晰明朗的教学环境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咱1暂。逆向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三个阶段:阶段1,确定预期结果。确定预期结果即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和整体分析,结合核心素养发展要素和学生学情,制定可实质落地的目标体系,即让学生知道在课堂上需要学什么内容、理解哪些知识、开展哪些活动、哪些知识需要重点掌握、哪些知识需要持久理解等。该阶段教学设计直接关乎课堂走向,可比作课堂教学的指南针。阶段2,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是教师在制定好完善的目标体系后需要进一步思考的任务,即通过哪些评价方法和学习证据了解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结果、哪些证据可以鉴定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深度。只有确定好评估证据,方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把握学生学情,引导学生实现理解性学习。阶段3,设计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