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老年农民美好生活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曹均学,邵俐蓉(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南充637002)摘要: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前,我国老年农民美好生活面临物质生活不够富足、精神文化生活不够富有、生活质量还不够优质等诸多困境。只有健全老年农民美好生活体制机制,营造孝老、敬老、爱老的优良社会环境,增强家庭责任感与担当精神,形成国家支持、社会协调、家庭伦理“三位一体”的互联互通格局,为老年农民美好生活提供有效供给和力量之源,才能切实提升老年农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实现老年农民的美好生活愿景。关键词:老年农民;美好生活;基本路径中图分类号:F32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3210(2023)03-0083-06收稿日期:2023-02-15基金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新中国70年政治发展道路及其基本经验研究”(SC19B124)成果。作者简介:曹均学(1964—),男,四川武胜人,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邵俐蓉(1996—),女,甘肃庆阳人,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a。一部党史就是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近年来,学术界围绕新时代主要矛盾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就如何缩小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但研究中对老年农民重视不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虽然中央实施了如精准扶贫在内的一系列富农惠农强农政策举措,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但对老年农民的生活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而正是这部分老年农民,在计划经济时代,为实现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贡献了他们的既得利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为助推我国城镇化建设,支持子女进城务工,他们又默默承担了农业生产。一言以蔽之,老年农民从青年时代起,就不辞劳苦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现如今却没有充分地享受到社会发展的红利。因此,帮助老年农民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仅是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的现实需要,也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本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