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实务70全媒体探索2023年9月号老年期刊人物采访技巧浅析□王平摘要: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进入传媒视野。老年人群有着自己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就如何争取老年采访对象的信任、增进交流,文章结合作者多年老年期刊工作经验,采用观察总结的方法,分析了六条实用的老年人物采访技巧,以期为本领域从业者提供些许参考。关键词:老年期刊;老年心理;采访技巧;老干部之家我国已进入老龄化时代,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至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8亿,占总人口的19.8%。随着“积极老龄观”的推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养等领域有了创新性的活法,成为媒体报道的重点。要做好老年人物采访,除了常规的保持尊重、拥有耐心外,还有不少采访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走近他们,挖掘出更多鲜活的细节。适度共情当下,老年人的心态越来越年轻。按世卫组织的新划分标准,“60岁至74岁为年轻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把60岁看作开启“第二人生”的机会。在此阶段,老年人往往因为届龄退休而慢慢切断与社会的联系,从社会上失去了被表扬和奖励的机会,但其内心还有“想要与众不同的需求,以及被认作有价值之人的需求”,因此,“以正面准确的言语去认可一位老人的价值是建立友好交往的基础,也是消除愤怒和反复无常情绪的更好方式”。[1]在采访老年人时,诚恳而适当地表达认可、敬佩以及共情,对于打开谈话局面很有帮助。以《老干部之家》2016年3月采访济宁老年芭蕾舞蹈队的报道《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为例,领头的老同志讲述了自己终于鼓起勇气为自己活一把,却在花费了很多心血后遭遇团队成员不信任的经历。当下记者把自己代入老同志的位置,与之共情:“在那样的时刻,是不是很委屈?”这句提问一下子拉近了双方的心理距离,老同志很动情地回忆:“很委屈,睡觉时想起来就蒙着被子哭。”这一细节的抓取让读者更真切地体会到她为追求梦想所承受的压力,同时对老同志的心理也是一种疏导。利用环境因素和综合感官辅助回忆保持兴趣和好奇心,不断体验新鲜事物,有利于提高大脑活力,有专家认为“脑部有活到一百岁也能成长的潜能”[2]。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年纪渐长,一些老年人确实容易出现记忆衰退、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下降的情况,影响采访效果,此时利用环境因素或综合感官辅助调动采访对象,有利于给他们一个记忆的“抓手”。在2023年6月光明网刊登的《一名军队老干部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