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教育2023年10月(下半月)跨学科主题学习视角下的劳动教育校本化构建与实施范丽霞(大连市高新区龙王塘中心小学)摘要:劳动教育中蕴含着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其教育过程能够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为顺利开展劳动教育,大连市高新区龙王塘中心小学依托八项智能理论建设校园文化、构建管理框架,在探究中劳动,在劳动中创造,努力实现高品质育人,走出一条劳动教育特色发展之路。关键词:劳动教育;跨学科;主题学习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同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通称《纲要》),指出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大连市高新区龙王塘中心小学(以下通称“学校”)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融入教育全过程,不断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在兼顾日常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的同时,打破学科之间、学校内外的界限整体规划,建立以生产劳动为主的劳动教育基地,打造学校劳动教育特色。一、积极开设实践场所,营造良好教育氛围学校依据自身“和乐好学,止于至善”的办学理念与“和乐”课程体系,分解、细化劳动体验课程,搭建完整劳动教育体系。为了保证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与有效实施,学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构建劳动实践基地,打造具有地域特点的劳动教育文化,让学生有机会开展多样化的劳动实践,享受优质的劳动教育资源。在“五育融合”的教育大背景下,学校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积极融合。如心耕园将生产劳动与体育相结合,做到以劳促健;“龙门山探秘黑松林劳动+自然教育”与自然科学相结合,做到以劳促创;蔓藤廊、青花阁将陶画陶艺与历史结合,做到以劳传“艺”;本草园、乐善堂将传统文化与思政相结合,做到以劳养德等。学校共打造本草园、龙门山、蔓藤廊、堆肥房、育苗圃、晾晒场、菌草屋、养蚕室、青花阁、锦鲤池、劳技室、生产劳动工具博物馆、班级生物角、食堂等21个劳动实践场域,使学生足不出校就可以自主开展生产劳动及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二、深入构建管理框架,多角度综合实践(一)“小课堂”教学模式学校研发了“小课堂”教学模式,高效实现场域育人价值。“小课堂”教学模式源于小组合作,又区别于小组合作。“小课堂”有小先生、小学生、外聘辅导员、教练员,有学习任务和活动规则,是细小且完整的课堂结构。目的是打破一师对多生的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