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卷第2期2024年4月新能源科技NewEnergyScienceandTechnologyVol.5,No.2April,2024DOI:10.20145/j.32.1894.2024020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272081)。作者简介:顾佳敏(2000—),女,硕士;研究方向:固体氧化物电池。202212120024@nuist.edu.cn∗通信作者:卜云飞(1984—),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燃料电池/电解池,电催化,CO2还原。yunfei.bu@nuist.edu.cn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顾佳敏,卜云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卜云飞,1984年12月生,博士研究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与科学工程学院,中韩能源与环境联合实验室(UNNU)负责人,博士生导师,教授,江苏省特聘教授,中国能源研究会燃料电池专委会会员。研究方向为氢能与燃料电池,CO2利用。已经发表一作/通讯SCI论文60篇(一区41篇,IF≥1030篇)包含:NatureCommunications,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Edition,AdvancedMaterials,AdvancedEnergyMaterials,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ACScatalysis等知名期刊。担任NatureNanotechnology,NatureCommunication,AdvancedMaterials等期刊审稿人,先后8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H-index指数41;担任EnergyReviews,FrontierinChemistry等杂志青年编委;多次主持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获最佳邀请报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江苏省青年自然科学基金及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等;2020年获江苏省能源研究会青年能源科技创新奖。摘要: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电极材料在应对能源挑战和降低环境污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电解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它们结合成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的优点。着重讨论了电极材料选择对电池性能的重大影响,并深入分析了钙钛矿氧化物材料在氧电极氧还原/氧析出反应动力学提升方面的作用。此外,探讨了采用掺杂、离子缺陷引入、合成方法改进以及机器学习等策略来优化电极性能。同时,指出了燃料电极在不同运行模式下面临的挑战,如结构劣化和碳沉积等,为高效、稳定的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发展提供了新视角和方法。关键词:固体氧化物电池;可逆;电极;机器学习中图分类号:TQ116.2;TM911.4;TB34文献标志码:A0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球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然而,主要依赖化石能源的传统能源体系在消耗过程中产生了大量CO2,导致环境中CO2浓度持续上升,进而加剧了温室气体效应,成为当今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核心原因[1]。全球各国为应对这一挑战纷纷作出承诺,中国更是提出了2030年前实现CO2排放达峰、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