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特色栏目中医文化抗战时期医学图书馆事业营办的困境及其因应张泽阳1,刘劲松2�(1.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成都610207;2.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南昌330022)摘要:医学图书馆属于专门图书馆的一种,是医学界学术研究的重要平台。抗战爆发前,医学图书馆事业繁荣发展,学术组织、政府机关、医学院校乃至地方个人及团体纷纷开办医学图书馆。抗战爆发后,受战事影响,医学图书馆事业的营办面临诸多困难,但在医学界、文教界以及国际社会的努力下,各医学图书馆惨淡经营,共克时艰,仍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关键词:医学图书馆;困境;因应;抗日战争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3222(2023)05028808DOI:10.20060/j.cnki.ISSN10093222.2023.0288近年来,有关抗战时期图书馆史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这些研究多着眼于一般公共图书馆在抗战中的困境及应对,对于专门图书馆在抗战时期面临的困境及因应,则少有成熟的研究,医学图书馆亦是如此。抗战爆发前,我国医学图书馆事业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战争爆发后,我国医学图书馆受战事波及,损毁严重。了解战时医学图书馆的窘状及因应,不但可以丰富图书馆史研究,对当下医学图书馆的建设也不无借鉴意义。1抗战前医学图书馆概况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我国医学研究日益繁荣。截至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各地相继创办的医学会已达百余个,其中中华医学会是全国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医学组织之一。与此同时,医学杂志的创刊和出版也呈井喷式发展,据统计,1912—1937年出版的西医药期刊达130余种[1]。医学研究机构和医学出版物的迅猛发展,为医学图书馆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1925年,中华医学会在经过医院董事会同意后,借用上海时济医院的两间房屋开办医学图书室[2],成为开办医学图书馆的先声。1932年中华医学会在上海布置新会所,并组织专门的图书馆,“设备布置,颇见条例(理)井然”[3]。中华医学会图书馆成立之初,规模不大,藏书亦不甚丰富。这是由于该馆隶属于学术组织,缺乏稳定的财政拨款所致,所以该馆在开办之初,其藏书来源以会员捐赠为主。这也就可以解释彼时医学会图书馆馆藏“以医学杂志及医学报告为最多,关于医学界特种参考书籍,寥寥无几,与一般有标准之图书馆较之,相距甚远”[4]。后来随着中华医学会的影响逐渐扩大,该馆规模和服务范围亦得到拓展。政府机关积极筹办医学图书馆。1929年,北平市政府指出市内医学卫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