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卷第7期2023年7月中国建筑金属结构CHINACONSTRUCTIONMETALSTRUCTUREVol.22No.7Jul.20231260引言在当前建筑领域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由于各个国家、种族、文明、地区差异性不同,其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巨大,同时全球化带来的时代性特色也对各个领域的发展产生着莫大的影响。对于建筑领域来说,建筑社会发展的全球化也是因借早期现代主义的潮流演变成如今的国际式,对于各地区本土化建筑时代性的创新与地域性的保留如何共存于新时代的建筑设计中,这个问题具有急迫性与重要性。在建筑地域性的研究中,禚璇等[1]以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HuiHouse为例,介绍了地域性建筑风格的快速重构。陈建华[2]以地域文化为视角,以成都市浣花溪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AHP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浣花溪公园地域性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各层级指标的评判矩阵,依据层次分析法所得的权重集合,对成都市浣花溪公园各维度景观质量进行了模糊性评判,进而得出各项提升策略。在建筑的时代性的研究中,刘英赫[3]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其建筑发展呈现人文性、时代性、智能化、环保性、开放式等特点。本文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各研究成果的总结以及对“康季鸿公馆”的分析得出结论,当代建筑师在建筑创作中应当对地域性和时代性的高度关注表现在对传统建筑形式语言和时代性的抽象化、对传统空间的表现与保留、对本土文化精神的理解以及对将地域性材料在建筑中进行演绎等等。并提出了在地域性建筑设计中“结合实际应用传统建筑材料、合理采用本土文化符号、正确认识传统形制、加强色彩搭配合理性、合理融入传统人文概念”的地域性应用策略,以及对时代性川西建筑案例——“成都东站”“峨眉山站”以及“水井坊博物馆”的形体设计、构件意向、材质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为地域性与时代性建筑领域提供建议与帮助。1康季鸿公馆背景及设计手法康季鸿公馆坐落于中国成都锦江区,始建于民国时期,是首批进入《成都市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历史建筑。季鸿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前往英国伦敦大学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就读。为工业救国在其农场建造了供家庭居住和办公的康季鸿公馆,康季鸿先生多年的国外留学经验,因此,康季鸿公馆在建筑思想观念上采用了中西建筑文化融合的方式,既包含了海外丰富的文化底蕴,又具有传统川西民居风貌的元素。公馆由南北两栋建筑组成,建筑外形设计类似,但是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