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村经济圆园23年第10期上海未来的“三农”工作,要重视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上海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上海作为沿海发达城市,应该在国内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二是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二十大提出要促进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三是要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解决城乡共同富裕的问题。这些既是市委关心的问题,也是基层老百姓希望解决的问题,又是我们上海必须要面对、要回答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二十大给我们“三农”工作提出的一个新目标。建设农业强国,上海要先行先试,当好排头兵。当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其中最突出是“三农”领域。中国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建成农业强国,就是要解决好粮食问题,实现粮食自给自足。正如总书记所说,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站稳脚跟、赢得主动,既要完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又要建设农业强国。上海是全国粮食主销区之一,2022年数据显示,上海耕地面积为202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151.7万亩,粮食总产量96万吨。国家对上海的要求:一是粮食生产的能力不能下降,二是基本农田面积不得减少。同时基于上海人民对绿叶菜的特殊需求,上海必须要保证绿叶菜以地产为主,实现基本自给,这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工作之一。在保证完成这两项任务的前提下,上海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我从生产端、消费端和发展新空间三方面提些建议。第一,上海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从生产端来说,要运用现代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手段,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上海实现农业现代化,就要依靠先进的生产技术、科学的生产手段、扎实的基础建设,实现农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用最少的劳动力生产更多的农产品。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就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劳动力。近年来上海一直在推进蔬菜生产“机器换人”,解放了一部分劳动力,下一步就需要使用农业机器人来替代更多劳动力,比如金山点甜农业科技公司已研发出粮食生产“耕种管收”全过程由农业机器人操作,目前蔬菜种植的前端操作也解决了,采收环节尚未全部解决。但值得关注的是,机器人采用新能源动力系统,新能源设备就需要充电桩配套,可以考虑为未来使用农业机器人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配套,在设计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同时把它考虑进去,提前布局,或将农机设备的充电端口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