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安全护理颅内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主要指脑内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压迫周围的脑组织和神经组织引起障碍,尤以老年人多发。老年群体大多伴有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等,且该病病程长、预后差、致残率高,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积极有效治疗的同时,还需结合整体性、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减轻心理障碍,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颅内出血的危害、临床表现及治疗人体颅内的腔隙很小,当出现大量出血的情况时,易形成血肿压迫脑组织和神经,造成组织缺血缺氧,严重时可出现坏死。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等,通常起病较急。并且,颅内压增高可加重脑组织受压的情况,还可能导致脑组织从高压区域移向低压区域,挤进相邻的孔道内引发脑疝,进一步加重脑组织、血管、神经的受压程度,导致严重的后果。对此,应尽早采取积极地治疗措施,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当患者出现颅内大量出血的情况时,应绝对卧床,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临床常以氨基己酸进行止血处理,甘露醇静滴减轻脑部水肿,降低颅内压,并适当补液以维持电解质。于患者健侧输液,注意控制液体速度,如250ml甘露醇静滴,应于25~30min内滴完,此过程中应随时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及肾功能电解质等情况,观察患者有无低血钾,还应避免输液过程中药液渗出等情况,不与其他药液混用。必要时应进行手术治疗,通过开颅手术去除患者脑部的血肿情况,去骨瓣减压术、微创手术等进行颅内减压,还应配合服用奥拉西坦等药物改善脑功能,加快老年人颅内出血护理病情好转及恢复。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老年人身体素质较差,手术预后效果不尽理想且死亡率高,因此,积极的治疗、预防及护理则显得尤为重要。◎老年人颅内出血后的相关护理措施健康是老年颅内出血患者生存的根本,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精神等多方面。整体护理与人性化护理相结合,通过综合管理措施有效改善身体系统的平衡,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促进患者树立良好的健康管理意识,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预防疾病进展的有效护理(1)再出血:老年颅内出血的患者,一般于72小时内可发生再次出血的情况,且死亡率较高。因此,护理过程中应使患者处于情绪稳定状态,嘱咐老年患者绝对卧床,并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减少亲属探视。避免患者因活动导致再出血情况,并控制血压于正常范围内。还应加强对老年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护,如果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抽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