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023/07中国石化强大精神感召力勘探分公司:弘扬普光精神推动四川盆地高效勘探普光气田是勘探分公司成立之后发现的第一个气田。20年来,勘探分公司优秀的油气勘探者积极发扬以理论创新、科技进步和艰苦奋斗为核心的普光精神,在普光气田发现之后,又发现了元坝、涪陵、綦江等7个大中型气田。普光精神之根——理论创新自20世纪50年代起,几代石油人在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主要构造带高点先后打过21口探井,但均未取得突破。当时,有地质理论认为,中国石化展开勘探的宣汉—达县一带,在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上大部分处于海槽中心部位,是最没有勘探希望的地区,也是海相油气勘探的“禁区”。时任南方项目经理部(勘探分公司前身)经理的马永生带领科研团队,敢于从以往的认识中走出来,把前人的经验教训作为前进的起点;勇于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破除前人的“定论”,从勘探理论和地质认识上实现根本转变。科研团队把别人啃过多遍的“骨头”重新拾起来,从所谓的“开江—梁平海槽”展布着手。靠着扎扎实实的基础工作,科研团队通过层序地层学和沉积演化综合分析,终于获得了新的地质认识,宣汉—达县地区不但不是勘探的“禁区”,而且还是规模储层发育的有利区。但是,储层发育有利区处于构造低部位,敢不敢打井是摆在科研团队面前的第二个难题。科研团队通过对石油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认为决定普光地区气藏规模及储量丰度的主要因素与构造的大小无关,而与储层的厚度、分布面积及孔隙发育程度等密切相关。根据这一新的地质认本刊记者姜智利贺彦通讯员刘瑾刘晶2001年11月3日,普光1井开钻现场。李广科摄432023/07中国石化强大精神感召力识,他们选择以寻找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中优质储层为主要勘探对象的全新勘探思路,不选“高点”打“低点”。2001年11月3日,部署在宣汉—达县地区东岳寨—普光构造上的第一口预探井普光1井正式开钻。普光1井与位于构造高点上的早期探井川岳83井相比,降低了1400米。2003年4月27日,普光1井在飞仙关组试获日产42.37万立方米高产工业气流,实现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战略性突破,普光气田横空出世。普光气田的发现改写了四川盆地海相“有气无井、有井无田、有小田无大田”的历史,实现了四川盆地油气勘探思路的重大转变和勘探理论的重大突破。随后,四川盆地陆续发现元坝、川西雷口坡、安岳等大型气田。普光精神之剑——科技进步地质理论的创新为找到普光气田指明了方向,但没有物探和钻井技术的进步,无法精准找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