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8山东水利·71·营县移民产业发展主要做法及成效于坤雷,刘生闯,周立坤(营县水利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山东营县276500)【摘要】近年来,山东省营县抓实移民产业扶持这个关键,通过推行“334"模式(建立三项制度、做好三篇文章、实施四化联动)。工作中重点推行“全过程化”“智力化”“融合化”“规模化”扶持,出了产业扶持的“营县路径”,初步实现了产业扶持的精准化、规划建设的精细化、管理运营的精心化,推动了全县移民产业向名优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下步移民产业扶持提供有效遵循。【关键词】产业扶持;营县;移民产业【中图分类号】D63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6159(2023)-08-0071-02营县共有大中型水库库区7处,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涉及15个乡镇、70个整体搬迁安置村、68个分散安置村、10个淹地不淹房村、9个直接调地村,移民扶持人口49369人,移民人口位居全省第6位。2018年以来,营县围绕破解移民产业发展规模化程度不高、产业链条短、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立足资源赋,坚持问题导向和改革导向,创新推行了“334"模式(建立三项制度、做好三篇文章、实施四化联动),累计投人产业扶持资金9900余万元,实施产业扶持及相关配套项目170余处,全县移民产业呈现出规模化、特色化、链条化发展的新局面,有力提升了移民群众的获得感。1主要做法1.1建立三项机制,壮大产业发展集群立足“一镇一业”发展理念,营县从产业规划、建设、收益分配三个环节构建机制,推动全县移民产业集群化发展。3年来,先后在15处乡镇培育起大棚高端食用菌、鲜切花、桑蚕、葡萄、黄桃、樱桃等特色产业集群。一是建立“双论证”制。把特色农业发展规划与乡镇产业发展、群众意愿进行需求性论证;组织农业、水利、企业等专家对特色农业发展规划进行可行性论证,保障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找准了县乡村间发展契合点,有效推动产业从“规划图”到“施工图的转化,形成同频共振推动产业发展的合力。二是建立“四方监管”制。针对项目点多、面广的实际,实施了“四方监管”机制。第一方,审计部门全程跟踪审计;第二方,县水利局定期巡查和监理全程旁站监管;第三方,乡镇水利站每天巡检;第四方,借力受益村老党员、老干部进行监督。该项监管机制的实施,有力提升了项目建设质量,赢得了干部和群众的认可和肯定。三是建立“三方利益”连接机制。立足项目收益分配的关键环节,建立了乡镇、村、群众三方利益连接机制,项目建成后移交给当地乡镇政府,由其统一...